巴中在线话题

中晋系非法私募大崩盘 P2P却成了背锅侠

近日,中晋系非法集资大崩盘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公众视野一直将此前发生兑付危机的庞氏骗局,如泛亚、E租宝等机构认定为P2P企业。事实上,这些爆发兑付危机的企业实质上是非法的私募集资。中晋是做股权基金,不是P2P企业,P2P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非法集资的背锅侠。 …[详细]

  1中晋非法私募圈钱  P2P却背了黑锅

中晋资产

  中晋资产成立于2013年12月,注册资本在2016年3月22日由5000万元增至1亿元,股东为国太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根据中晋发布的最新公告,截止至2016年4月1日,中晋一期基金共募集资金52.6亿元人民币,超计划筹资2.6亿元。通过合伙制股权基金模式,中晋一期,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具有风险识别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募集,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非上市公司可转债,之后通过被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实现在二级市场退出,为投资人实现投资目的。

  “中晋系”主打的业务是股权私募投资,而它旗下股权基金投资公司的全称是“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上,可以很容易查到该公司的备案信息,东窗事发前,中晋集团官网上也曾挂出过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牌照。中晋系所推出的私募股权投资产品,投资标的均为中晋及国太控股自身注册并控制的企业,涉嫌自融。

  由于P2P跑路事件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力,市场将金融诈骗案都归为P2P网贷,这其实并不准确。事实上,中晋资产的运作模式并非P2P网贷,而是财富管理机构。国内经常把各种理财平台、财富管理公司混淆为互联网金融的P2P

  2私募基金、非法私募和P2P有何不同

私募基金

  “私募”指的是募集方式,顾名思义是“私下募集”,这种基金是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并且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较强的保密性,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根据《募集办法》,合格投资者是指,近三年年收入大于50万元,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的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身份确认后,单人购买私募基金的金额最低为100万元,不允许非法拆分转让。

  证监会称,非法私募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1、未依法登记备案,或借用登记机构名义进行非法集资;2、公开向社会大众宣传推介;3、承诺保本保收益;4、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5、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采用“飞单”方式进行销售。

非法集资

  国内的P2P平台是指仅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价值认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务,不实质参与到借贷利益链条之中,借贷双方直接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网贷平台则依靠向借贷双方收取一定的手续费维持运营。P2P平台出现跑路和诈骗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中间资金账户缺乏监管,P2P平台拥有中间账户资金的调配权。

P2P网贷

  3私募调查风暴将至  相关管理办法即将出炉

  众多爆发兑付危机的企业多涉嫌私募拆分,并且私募产品也并未登记备案,投资者认定也并不合规。早在2015年12月,针对市场上的私募非法集资行为,中基协出台《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将在4月发布。《募集办法》主要对募集机构资质、风险责任界定和合格投资者标准等进行明确细化。对于“谁能募集”,私募基金销售机构需在协会登记产品备案的才有资格,否则有非法集资嫌疑。

  据了解,公开征求意见4个月之久,其中最重头的在于“未登记备案视为非法集资”。在刚刚爆出中晋资产被查事件的背景下,募集新规的实施无疑会在短期内快速规范私募基金非法集资、违规募集等乱象,同时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也将面临大规模洗牌。

  尤其是私募产品募集资金的过程中,虚假推介、承诺最低收益、暗示刚性兑付等情况时有发生。种种制度的建立,显然是为了防止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冲动消费”。这已经不是私募圈第一次迎来监管强化,自2月份以来,中基协已经相继颁布私募基金内控、信息披露、登记备案的规范条例。未来将陆续出台更多规定,搭建起7个自律管理办法和2个指引的行业准则框架。至此,私募基金草莽英雄的年代正式结束,进入正规军博弈的春秋战国!

私募基金

  4警惕“非法私募”陷阱  投资理财需理性

  据介绍,两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猛,问题和风险也不断凸显。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底,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5979家,其中,有管理规模的有8414家,仅占登记总数的32.4%,这还不包括很多没有备案就擅自从事私募活动的公司。2015年5月协会建立投诉登记制度以来,针对私募基金投诉事件有495件,占比高达85%。大批量的民间私募机构冒出,但监管却跟不上,以私募名义非法集资的情况屡禁不止。

  私募名义非法集资常用高额回报诱惑投资者,但是光有诱人的高回报,不足以让人上钩,对一些小投资者而言,攒一笔钱并不容易,真要投资,还会在心里嘀咕这事到底靠不靠谱。“骗子”公司当然了解这一点,就会用各种手段包装自己,实现增信的目的。以“中晋系”为例,它的增信手段,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赞助知名电视节目,邀请名人代言外,还包括租赁高档商务楼,尽情让员工“炫富”等等。这些都是表面工程,最后能获得投资者信任,还要靠“中晋”晒出的各种牌照,因为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准入牌照就等于政府信用的背书。

网络诈骗

面对猖獗的非法吸储、集资活动,个人投资者应对那些打着高回报幌子的网贷、理财活动保持高度警惕,谨慎投资。小编提醒各位投资者,投资理财需理性,勿轻信高额回报、警惕投资风险。

粤微盘广告

Copyright 2014-2034 巴中在线(www.cnbzo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巴中在线鄂ICP备11015785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