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电影 >

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 |先是生存,而后去爱-全球观热点

来源: 腾讯网 时间: 2022-12-05 07:34:16

01

基娅,一个生活在沼泽深处的女孩。她的家庭画像是这样的:酗酒家暴的父亲、不堪忍受先后离开的家人,还有一个被迫早早就学着如何去生存的她自己。

居住在沼泽丛林中,又总是满身污泥的基娅被镇上的居民嘲笑、甚至谩骂,小小年纪的她鼓起万般勇气进校园,也只是强撑了一堂课的时间,就逃离了校园。然而,上帝关闭了她的社交之门,却打开了她的天赋之窗。


(资料图片)

无人知道她在辨认生物的方面无比博学,也无人知道在那些沼泽深处的时光里,她究竟长成了什么样的存在。

02

沼泽的深处埋藏了无数的秘密,一个幽深的故事,逐渐向我们展现它的全貌。

那一天,被家人抛弃的基娅独自开着船,在沼泽的深处她遇到了一起玩耍过的男孩泰特。多年之后在树林的某处他们再次相遇,泰特已经长成了一个斯文的男孩。泰特教她识字,他们一起读书、学习,互相爱慕,直到泰特违背了在独立日时相约看烟花的诺言。

重新变回孤身一人的基娅遇到了蔡斯。一切似乎回到了当初,然而这些幸福都在见到蔡斯的未婚妻之后完全破碎。掌控欲极强的蔡斯因为基娅选择离开而恼羞成怒,一连串的骚扰让基娅陷入深深的恐惧。

终于,一切结束在某个阴天的清晨——两个在森林里玩耍的孩童发现了防火塔下蔡斯的尸体。与他有过情感纠纷的基娅,自然也成了头号嫌疑人。

03

在观影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两点特别的地方。首先是主角基娅,她的身上同时共存着野兽般机敏的特质和作为人的求生欲。

这种特质来源于她曾经历的孤独和苦难,她显然深切地知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当她察觉到自己的生活遭受危机时,总能迅速地采取应对的措施来规避危险:若不是她每走一步都要用落叶掩埋行迹,也许她早就被送进了教化院;若不是在沼泽中领悟的知识,也许在拒绝与蔡斯来往后就不只是屋子被破坏这样简单了。

电影中有一句这样的台词(大意):“每天在孤独中生活是一回事,但是每天在恐惧中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也正是在这句话之后不久,蔡斯的尸体在沼泽中被发现。

04

电影在最终都没有明确给出人们想要知道的结果,他杀?意外?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物证,以及往更深的地方去思考后的恐惧。

伍迪艾伦的电影《抛物线》,也有过类似这样的“完美”结局,人是他杀的,而现实却有人意外的帮着避过了所有证据和控诉,影片中的主角平淡的过着自己的生活。杀人是罪,也是恶,如何能做到杀了人,还能平静的去过完余生?

有的媒体把本片的魅力和基娅的自救自强归纳为强大的“她力量”,其实并不尽然。不只是女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分辨力和果决,有了这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及时止损。

其次是本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复杂人性。

既有老跳夫妇这样真心爱护她的人,也有动机并不是那么纯粹的角色存在。比如:泰特一去不回是背叛了基娅吗?不是。但是在他回来前,他更爱自己的前途;蔡斯是不爱基娅吗?也不是。他成长的环境和基娅成长的环境相反却也相似,基娅需要在无人的丛林间生存,而蔡斯则需要在人群当中生存。所以他拿出私密的事情当炫耀的笑料,为了利益,蔡斯又必须和家境同样殷实的未婚妻结婚。

泰特高傲地认为基娅一辈子不会从沼泽里出来,于是五年杳无音信;蔡斯则妄想永远掌控着基娅,可他没意识到,基娅并不是他的所有物。是的,他们都爱基娅,但如果真的那么爱,又为什么会要求(或者变相要求)基娅去妥协、去原谅,而不是互相包容呢?

合理怀疑基娅最后选择了泰特大概是因为她至少没那么没品,嗯。

05

在看完电影走出影院的那一瞬间笔者还有点恍惚,在听说电影的原作《在蝲蛄吟唱的地方》的作者是个70岁的生物学家老太太的处女座之后,就更恍惚了。但想想也是,如果不是研究这方面知识的人,又怎么会对生物、对沼泽、对人如此的了解?

虽然尚未拜读原作,但我想,迪莉娅·欧文斯笔下的沼泽(人心),一定也像电影里一样,生机勃勃却暗藏秘密吧。

标签: 电影沼泽深处的女孩 |先是生存 而后去爱 沼泽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