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频道 > 娱乐聚焦 >

焦点滚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 一帧帧剪影因“记忆”而闪耀

来源: 沈阳晚报 时间: 2023-02-27 08:06:56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陈赫(左一)带领文保志愿者们 探寻遗址、遗迹


【资料图】

走进城市、了解家乡的方式有许多,有人喜欢通过特色美食去品尝城市的性格,有人乐于翻读报刊去寻找文明的源头,也有人更钟情于用脚步去丈量那些镌刻着岁月厚度的旧日痕迹。

文保志愿者陈赫和他的伙伴们就属于后者,在他们眼中那些固态的历史记忆充满魅力,要比大山大河还要壮阔,更令人神往。

几年前的一个夏天,记者曾跟随陈赫还有文保志愿者团队去抚顺寻找萨尔浒之战的遗迹。下了大巴车后,我们趟过了一条小河、穿过了一片苞米地又爬上一座满是荆棘的小山,终于在半山腰处找到了被草丛覆盖的曾经的古战场。遗迹的不远处,就是荡荡的浑河水,在烈日猛烈的照射下,水面泛着刺眼的波光。

如今,许多探寻的细节已变得模糊,可炎热的天气、山路的崎岖,还有文保志愿者们一路上的笑语,却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当时队伍中还有不少背着行囊的小朋友呢,陈赫便在上山、下山、躲避突如其来大雨的沿途,给大家讲着有关萨尔浒的历史。

后来,有关那次出行的经历,以一篇推文的形式被记录在由陈赫创办的“辽宁记忆”公众微信号里,成为他寻找城市记忆的花絮、插曲。

从“留住记忆”到“辽宁记忆”

陈赫的本职工作与历史研究、文物保护并无瓜葛,寻找、保护城市的记忆是很纯粹的兴趣使然。

十几年前,在卡片相机风头正盛的时候,每到周末,陈赫会戴上遮阳帽穿梭于城市的巷陌,为历史的馈赠留下宝贵的剪影,“那些上了岁数的老建筑,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散发着历史的温度,是那样令人着迷。”

边走边拍,对历史爱得深沉的陈赫不仅积攒了许多有关城市历史、老建筑的资料,他也从最初的探访者变成一名历史文物的保护者,并牵头成立了以保护文物古迹为使命的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和更多的历史爱好者一道,投身对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的宣传、保护。在前几年的文物普查过程中,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给文物部门提供了许多线索,一些老建筑也因此升级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2018年,当微信成为人们常用的社交方式后,陈赫开始尝试利用新平台讲城市故事,“把那些宝贵的城市积淀对外宣传出去。”

最初,陈赫给账号取名“留住记忆”,留住那些在城市更新中流失的印记。刚上手时操作不熟练,陈赫每天都会提前两个小时起床,一边着手寻找有关历史的文献、内容,一边编辑公众号,样式质朴、图片也很少,“操作不好。”而“留住记忆”涵盖的内容也很宽泛,地域属性并不明显,凡是与历史相关,陈赫都会添加到公众号里。后来,随着内容越攒越多,操作也愈加熟练,陈赫便有意识地缩小了介绍的范围,把想留住的记忆锁定在与家乡沈阳、辽宁有关的内容上。

2020年,“留住记忆”升级为“辽宁记忆”,为文保爱好者、市民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准确扎实的走近城市历史的园地。

共同的热爱让记忆闪烁光芒

无论是带队探寻、为保护提供资料还是编辑微信公众号,陈赫的努力都是纯公益性质的。“能够保留住那些历史记忆就是最大的奖励,并且越做越有干劲。”陈赫的执著与热爱也唤起了更多志愿者的共识、支持。

近来,“辽宁记忆”的订阅者们发现,公众号的风格有了一些改变。不仅版式更加活泼,增加了一些青年读者喜爱的装饰、细节,还融入了文保志愿者团队的活动、讲座、视频号等更丰富的内容。“现在公众号是团队作战,十几名大学生文保志愿者成为新媒体小编,每天大家在线上研究选题、轮流编辑打理。”新鲜血液的加入给“辽宁记忆”带来了新变化,阅读量、转发量和影响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历史是严肃的话题,文化的传播也不是着急的事,所以我们不会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去找一些哗众取宠的内容。就是很务实、很扎实地往前推进,内容的质量是前提。”真正令陈赫感到自豪的是,留住记忆的“辽宁记忆”因为有了年轻人的参与,也吸引了更多青年人的关注和喜爱,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呈现出充满希望的阶梯式传承。

而那些因热爱结伴而行的青年志愿者们还把梳理整合的城市记忆投放到“小红书”“抖音”等更新颖的平台,让“辽宁记忆”打破了信息传递的边界,在元宇宙的时空里激起阵阵涟漪,唤起更多爱好者、探知者对城市、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让历史的记忆持续闪烁耀眼的光芒。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标签: 留住记忆 沈阳晚报 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