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产频道 > 房产评论 >

兴证宏观段超6月金融数据点评:6月数据相较5月有所改善,结合近期高频数据,可能指向经济放缓的速度并未加速

来源: 金融界 时间: 2023-07-12 11:59:38

投资要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我们认为:

社融存量增速和M1增速仍在放缓。我们在此前的报告里指出,从融资角度来看,有两个维度可以关注经济复苏的强度,一是融资持续恢复的力度;二是资金活化的程度。过去几个月这两个指标持续疲弱,从6月数据来看,社融存量增速、M1同比增速仍在下滑。换言之,尽管边际上来看,6月融资数据有所改善,但从同比角度,即考虑累计效应来看,仍未扭转整体的趋势。

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步放缓的趋势仍未改变。分部门来看,5月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步放缓,6月数据延续这一趋势。其中受基数效应影响,政府部门融资存量同比放缓最为明显。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时下降,指向当前实体经济的需求依然偏弱。

但边际上来看,6月数据相较5月有所改善。尽管从同比角度来看,6月融资数据延续了此前的趋势,但边际上来看,6月数据依然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与5月不同,除企业票据融资、非银融资以外,其他贷款分项同比均出现多增。其中,居民端融资数据6月相比5月改善较为明显。2022年以来,相比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市场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关注度更高。从6月数据来看,居民短贷、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新增居民贷款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结合近期高频数据,可能指向经济放缓的速度并未加速。4月经济数据放缓较快,而5月经济数据仍弱,但指向经济放缓的速度并未加速。而从6月融资数据来看,边际相较5月有所改善,这与近期高频经济数据的指向是一致的。高频经济数据指向近期经济放缓并未加速,甚至有一定的企稳迹象,如高炉、甲醇、涤纶长丝和半钢胎、石油沥青开工率均出现上行(具体参见7月9日《生产继续回暖,专项债发行提速——宏观&交运大数据系列周报第56期》)。我们在5月经济数据点评中曾指出,2季度企业主动去库存加剧了经济放缓的“体感”,而如果结合近期高频经济数据和融资数据来看,经济放缓的速度可能有所减弱。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后融资数据的“季末效应”特征更为明显。6月融资数据边际改善是偏乐观的信号,但也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后融资,尤其是信贷数据的“季末效应”尤为明显,即在季末新增贷款超出历史同期的幅度更大,而季初和季度中间月份往往弱于历史同期。因而,还需关注7月、8月融资数据来判断融资改善是否持续。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调整超预期变化。

正文

融资持续恢复力度以及资金活化程度

仍未明显改善

社融存量增速和M1增速仍在放缓。我们在此前的报告里指出,从融资角度来看,有两个维度可以关注经济复苏的强度,一是融资持续恢复的力度;二是资金活化的程度。过去几个月这两个指标持续疲弱,从6月数据来看,社融存量增速、M1同比增速仍在下滑。换言之,尽管边际上来看,6月融资数据有所改善,但从同比角度,即考虑累计效应来看,仍未扭转整体的趋势。

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步出现放缓。分部门来看,5月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步放缓,6月数据延续这一趋势。其中受基数效应影响,政府部门融资存量同比放缓最为明显。实体三部门债务存量增速同时下降,指向当前实体经济的需求依然偏弱。

但边际上来看,6月数据相较5月有所改善

边际上来看,6月数据相较5月出现改善。尽管从同比角度来看,6月融资数据延续了此前的趋势,但边际上来看,6月数据依然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与5月不同,除企业票据融资、非银融资以外,其他贷款分项同比均出现多增。

其中,居民端融资数据6月相比5月改善较为明显。2022年以来,相比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市场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关注度更高。从6月数据来看,居民短贷、中长期贷款均同比多增。新增居民贷款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这与近期高频经济数据未边际恶化是一致的。4月经济数据放缓较快,而5月经济数据仍弱,但指向经济放缓的速度并未加速。而从6月融资数据来看,边际相较5月还有所改善,这与近期高频经济数据的指向是一致的。高频经济数据指向近期经济放缓并未加速,甚至有一定的企稳迹象,如高炉、甲醇、涤纶长丝和半钢胎、石油沥青开工率均出现上行(具体参见7月9日《生产继续回暖,专项债发行提速——宏观&交运大数据系列周报第56期》)。我们在5月经济数据点评中曾指出,2季度企业主动去库存加剧了经济放缓的“体感”,而如果结合近期高频经济数据和融资数据来看,经济放缓的动能可能有所减弱。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后融资数据的“季末效应”特征更为明显。6月融资数据边际改善是偏乐观的信号,但也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之后融资,尤其是信贷数据的“季末效应”尤为明显,即在季末新增贷款超出历史同期的幅度更大,而季初和季度中间月份往往弱于历史同期。因而,还需关注7月、8月融资数据来判断融资改善是否持续。

风险提示: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政策调整超预期变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