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紧盯银行业“灰犀牛” 穿透式监管料出重拳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时间: 2017-07-31 14:51:33

紧盯银行业“灰犀牛” 穿透式监管料出重拳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236万亿元。银监会29日召开的2017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当前银行业风险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跨市场、跨行业产品和业务隐患较大,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银监会此番表态,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或针对不良资产风险处置、交叉金融业务规范、流动性风险防范等升级监管措施,包括抓紧制定资管业务、银行理财等业务规则,穿透所有金融风险。与此同时,专家指出,政策的制定是为化解商业银行风险,并防止个别机构的问题影响到金融系统全局。

不良资产反弹压力大

不良资产是银行业运行过程中最大的风险点之一。尽管银监会会议明确银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但是“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仍被重点提出。

根据银监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调研时发现,小微企业、“两高一剩”等仍是不良贷款主要增长点,尤其是制造类、批发零售类以及资源类等周期行业的小微型企业风险管控压力依然不小。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2017年受宏观经济阶段性回稳等利好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将进一步缓解,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难言见顶。一方面,商业银行潜在的风险仍将继续暴露。一季度,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77%,仍处于不低的位置。从主要上市银行情况看,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34.94%,为近年来最高值,表明关注类贷款有加速下迁为不良贷款的迹象。另一方面,2016年末主要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为2.77%,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仍达到5305亿元,且逾期贷款的增加速度仍高于不良贷款增加的速度。这些数据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未来关注类和逾期贷款将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压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尽管宏观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开始企稳回升,但当前银行业信用风险仍比较突出。预计在未来的去产能、去杠杆过程中,仍会有一些信用风险暴露,尤其是对不良资产反弹的压力,债券违约风险等仍需要高度重视。“比如经济结构仍在持续调整,未来某些僵尸企业肯定会退出市场,这会导致信贷资源新的损失。”

中国东方资产业务管理一部总经理刘波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和结构性的调整,不良资产还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变化,拐点是否出现还有待观察。“目前不良资产总体趋稳,不良资产率虽有所下降但余额在上升。预计今年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余额还会保持小幅增长,但是增速会有所下降。”

紧盯交叉金融业务风险

除了不良资产,近年来由于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活动增多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该是金融领域最需防范的那头“灰犀牛”。正如会议所强调,当前跨市场、跨行业产品和业务隐患较大,类金融业务和新兴金融活动的负面影响仍在扩散。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跨市场、跨行业产品和业务隐患”,主要指银行业、证券基金行业之间的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使金融机构之间的职权分割不明晰,出现了投前尽职不到位,资金拨送不合规、投后管理不严谨等违规乱象,容易造成信用风险事件,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过多的通道与嵌套使期限错配加剧,流动性风险被人为拔高,使银行业暴露在更大的风险敞口下。而“类金融业务与新兴金融活动的负面影响还在扩散,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仍很严重”,则是指互联网金融、P2P以及当前出现的一些业务新形式尚未建立有效的风控监管体系,使风险事件频发,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构成扰动。

另外,近年来频频曝出重大风险案件的票据业务也再次被“点名”。对此,上海市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会长肖小和表示,票据业务通常办理流程长、环节多、专业性较强、涉及人员多,风险防控难度大。一些银行对票据业务的操作和管理缺乏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还有一些机构内控薄弱、有章不循、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在票据保管出入库被挪用,票据交易中资金划付与票据交割不同步,流转过程中票据或资金被挪用,非法机构冒用银行的名义以同业账户开展票据业务等环节。同时,存在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违规办理票据业务,为票据中介等提供便利,个人从中谋取利益。

防范“灰犀牛”风险隐患

不少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银监会“三三四”等风险排查和治理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对于风险苗头仍不可掉以轻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2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党中央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而银监会方面也明确表态“防范银行业风险要有新举措”,尤其是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资管业务、同业业务等。实际上,银监会方面此番已经透露,将全面梳理银行业各类业务监管规制,尽快填补法规空白,争取在年内出台18项新制定和新修订监管制度。在李奇霖看来,“落实穿透原则”,一是要追溯资金来源;二是准确计提风险资本,避免风险敞口没有得到足够覆盖的现象发生。

针对近期饱受诟病的同业业务,肖小和建议,应加强对同业资金最终投向管理与限额管理的有机结合,对于能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银行机构应该提高其同业业务的限额比例,并降低那些假借“资管”、创新为名,实为流向过剩行业的金融机构的限额比例,直至暂停办理同业业务。通过加强限额和投向管理,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进而引导同业业务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专家认为,在防风险、去杠杆过程中,应提防个别机构的问题形成“蝴蝶效应”叠加“羊群效应”,从而影响到金融系统的全局。

在连平看来,一是保持市场整理流动性水平充足合理。二是关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避免引发局部系统性风险。三是继续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引导商业银行加快化解不良贷款。另外,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积极应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包括探讨对商业银行进行税收优惠,降低税务负担的可能性等。

温彬认为,应尽力避免处置风险不当而引发新的风险。对于去杠杆过程中,由于僵尸企业出清造成的不良和损失,金融机构要通过核销、不良资产证券化等进行处置;对于由于经济周期原因面临短暂经营压力的企业,则通过债转股等方式缓解银行不良资产压力,做到平稳去杠杆;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好、管理比较完善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资本市场发展、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优化融资结构、降低间接融资等。

关键词: 犀牛 重拳 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