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银行 >

35年只做“小微金融”一件事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 2023-07-12 09:02:44

从创立之初的6位员工、10万元资本金,到如今1.2万名员工、3800多亿元资产,台州银行走过了35年的道路。创新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曾停歇,但不变的是,它始终如一地锚定小微金融市场,成为全国小微金融服务的一面旗帜。

“创立35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即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我们也用35年的实践证明,小微金融不但值得做、能做好,而且可复制、可推广。”台州银行党委副书记、董事长黄军民在接受笔者专访时,将台州银行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

35年来心无旁骛做好一件事


(资料图片)

打造与客户做朋友的“社区银行”

作为全国小微金融的领头军和先行者,台州银行发源于1988年成立的浙江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创立之初仅有6位员工、10万元资本金。从一开始,这家银行就显得有些特别:营业时间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早上6时30分就开门、晚上8时30分才关门,成为当地最早开门、最晚关门的银行。

为何如此?原来,这还要从其市场定位说起。20世纪80年代,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台州成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银座金融服务社便主动定位那些无法取得正规金融服务的个体工商户,小客户起早贪黑,所以他们也跟着保持作息时间一致。“下班的路上能吃到新鲜的油条”成为银座人创业初期的真实写照。黄军民讲述道,那时每天都有成麻袋的现金零钱送往柜台办理存储,晚上关门后员工便开始清点钱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成为常态,有时到凌晨四五点也有可能。

正是凭着这股兢兢业业的服务精神,银座金融服务社逐渐赢得了当地个体户的信赖,创新推出的“夜市服务”“流动银行”等,把金融服务真正送进寻常百姓家——“吃完晚饭再来银行办业务”“家里保险箱都不用买了”“熟悉到进村狗不叫”……台州银行创始人、党委书记、原董事长陈小军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要让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机会。”本着这种理念,银座金融服务社创立仅6年便一跃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金融机构。

时至今日,台州银行依然保持着早上7时开门、晚上8时关门的营业时间。专注小微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印在员工心中,成为其主动自觉的行为,亦在企业文化中塑造起深厚的小微情怀。以一组数据为证:目前,台州银行500万元以下的小微贷款户数占比99.11%,金额占比82.17%;约80%的网点设在城乡接合部,约50%的员工是客户经理。台州银行致力于通过“深耕行业”“深扎村、居”两大基石工程,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金融便利店”。

专心致志、精耕细作做深一件事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银行”

村民只需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知晓自己能够获得多少额度的贷款,也只需手机操作即可获得授信,全程后台自动审批、自动放款,这是台州银行推出的村居“扫码贷”。台州银行在支行周边每个村居的村口布设二维码,让贷款申请像点外卖一样方便。

据了解,台州银行专注融入村居、社区,制定《乡村振兴特色银行工作指引》,客户经理依托规划地开展网格化、高频、个性化交互,成为“社区达人”,组织“农技大讲堂”“产销对接会”等帮助农民增产创收;熟悉村居百姓,对村居“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无不良嗜好”的“两有一无”村民授信全覆盖,推进金融普惠服务,持续提升规划地村居覆盖率和有效客户覆盖率,支持当地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支持乡村产业兴旺。

从践行普惠金融到助力乡村振兴,台州银行始终着力为金融困难群体创造平等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着力服务实体经济。2006年推出门槛低、专门为中低收入群体设计的“小本贷款”,贷款额度从2000元至30万元不等,满足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其中约60%的客户是生平第一次获得银行贷款。截至目前,共发放2100多亿元贷款,支持了100多万小微客户,同时创造了近450万个就业岗位。2013年推出专门为“三农”群体量身定制的“兴农卡”,具有一次授信、6年有效、无须抵押和担保的特点,一次性申请可获得2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额度,至今已覆盖超1.26万个村居,授信超44万户、845亿元。

如此高额度的纯信用、无抵押贷款是否会带来高风险?黄军民表示,“小微信贷确实风险比较大,但只要建立合适的机制和体系,小微信贷的风险就完全可控。”近年来,台州银行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下户调查、眼见为实、自编报表、交叉检验”的信贷调查技术。2022年,台州银行不良率仅为0.9%,在本轮经济下行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

目前,台州银行已发展成为资产突破3800多亿元的城商行,实现分行机构在浙江11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并于北京、重庆、深圳、江西赣州及浙江三门、景宁等地主发起设立了7家村镇银行,累计各类分支机构451家、员工1.2万名。

想方设法、始终如一做精一件事

打造“行业专家银行”

小微金融服务的关键一环在于人,尤其是一线员工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准。在台州银行,客户经理不仅仅是客户经理,还是行业专家和金融顾问。具体来说,台州银行制定《行业专业化经营指导意见》,依托当地的周边产业、居民经济状况等进行客户和行业细分,在各地分行分别成立了建筑、模具、塑料、服装、袜业、商超、瓜果、电动工具等50多个业务部门,客户经理长期专注某个或几个细分行业服务,逐渐成为“行业专家”。同时,讲究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在浙江三门县,客户经理长期与种养殖户打交道,是半个农技员,对周边渔村的授信覆盖率达70%;在浙江金华永康,客户经理先到电动工具行业的企业车间现场学习一个月,运用供应链思维创新定制个性化产品;在深圳,客户经理专心服务处于供应链、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为其送上专业的差异化金融服务。“将客户经理打造为行业专家,既能服务好客户,又能合理控制好风险。多年的小微金融实践证明,只有深耕行业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更懂客户需求的银行。”黄军民说。

打造“行业专家银行”之所以得以实现,与其招聘和培养体系密不可分——全行机构99%的员工都是社会招聘、自主培养的。不唯背景、不唯资源、不唯专业,台州银行坚持周边化、行业化原则,紧贴周边村居、行业、市场招聘,使员工更能够和客户打成一片。在员工培训方面,台州银行专门设立了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培训,将一个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的新员工,在3个月内培养成为可独立上岗的前台柜员,6个月培养成为可独立发放微贷款的信贷员,9个月培养成为可独立发放小贷款的信贷员,1年半培养成为成熟的客户经理。

此外,培训学院还构建起了管理干部领导力的培养体系,实现每年培养300多名后备干部、每年提升200多名基层主管、每年训练100多名新任干部,并持续向全行所有管理干部赋能领导力。

黄军民介绍,培训学院每年约培养1500名新员工及一两百名轮岗干部,目前已累计培育1.8万名小微金融服务“子弟兵”。“我们被同行称为‘浙江小微银行的黄埔军校’,我认为这是好事。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向一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小微金融人才,也是我们需要践行的社会责任。”黄军民说。

就这样,经过专业培训的客户经理队伍,每天跑车间、入仓库、走市场、进社区,凭借扎实全面的业务知识,和小微企业客户打成一片,真正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银行办在老百姓的“炕头”,建立起覆盖面广、交易量大的金融服务网络,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与时俱进、迭代升级做实一件事

打造“平台赋能银行”

“当下,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已不是‘转不转’的问题,而是‘怎么转’的问题,是一个必答题。” 针对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赋能银行”,黄军民深有体会。

早在创立初期的1989年,台州银行在利润不到10万元的情况下便投入8万元购买电脑,成为当地最早实现计算机处理业务的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是显而易见。时至今日,台州银行更是重视信息科技的应用与开发,实现众多领域的率先应用:如最早全流程应用Pad上门服务,客户经理人手一台Pad走村入户;率先利用手机视频技术全流程移动服务,客户以手机视频、扫码即可办理业务。

“银行靠传统方式改革和创新的边际效应会越来越低,金融科技成为银行深化与创新的有力工具和现实路径。”黄军民介绍,台州银行自2016年开始规划富有小微特色、契合小微需求特征的数字化转型路径,搭建“小微金融服务智慧平台”,目前已基本建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数据驱动、线上流程、行业专家、现场交叉”的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通过“数据跑”协助“人工跑”,更有效地提升客户风险识别、监测、计量、控制能力。

以“平台化”升华“村、居化”与“行业化”,构建面向未来的生态化,成为台州银行面向未来勾画小微金融服务的新路径。

构建“生活圈”平台,赋能链接村居商户与居民,使小微商户的优惠和服务快速触达居民,目前已入驻15万家村居周边的早餐店、水果店、面包店、洗衣店、小超市等小零售商户;同时基于此平台打造线下“兴农站”、线上“直播站”为农民带货,以新渠道撬动市场新增量,以新零售激活乡村新产业。面向小微企业则推出“生意圈”“开放银行”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进、销、存及企业组织员工管理的线上化、移动化,同时嵌入银行融资服务、支付结算服务和第三方服务,优化服务流程与效率,目前已汇聚1.2万家核心企业。

通过平台,台州银行将服务渗入到社区生活、行业、产业之中,融合于金融与非金融服务之中,构建起生态运营平台,从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生态。“生态化是远景与未来银行发展趋势,一旦建立起生态,居民、企业、银行、政府就能实现互利共赢。”面向未来,黄军民表示将以“生态化”作为下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做“更懂客户需求的银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