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经济 >

高淳:文化润心 乡村振兴亮出“文艺范”

来源: 龙虎网 时间: 2021-12-29 18:12:3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文化振兴”……在高淳区古柏街道戴家城村,一幅幅色彩绚丽、图文并茂的墙绘作品,使原本单调的墙面瞬间灵动起来,为乡村注入了文化基底。

这是高淳区近年来抓好文化特色,引领美丽乡村发展的缩影之一。近年来,高淳区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让乡村振兴亮出“文艺范”,促进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

绘文明新风:文化墙变身露天讲堂

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的村头巷尾,原本“灰头土脸”的墙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醒目的文化墙画,除了有“勤劳致富、孝老爱亲、法治文化、文明新风、垃圾分类、美丽庭院”的绘图外,还有寓意吉祥,展现家乡生态文明的风景宣传画。这些壁画在体现美丽乡村和文明风尚的同时,也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固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扮靓墙面作为美化乡村空间的点睛之笔,按照“弘扬特色文化、留住美丽乡愁”的要求,将固城特有的历史文化、美丽山水以及孝贤文化、法治文化等搬上墙面,潜移默化地改变群众思想观念,使文化墙成为有效教育群众的“露天讲堂”。

“作为画家,我们应该扎根生活,在乡村中不断寻找灵感,创作反映新时代和群众生活的作品,助力乡村振兴。”青年画家王嘉诚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和村民交往过程中,村民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园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点燃了我们的创作热情,所以,我们更要用心创作好每一幅作品。”

“以前我们看到墙面上都是一些小广告,现在乡里在我们家门口搞起了文化墙,有字有画更有教育意义,同时又美化了村庄环境。”花庙村村民李爱香感慨道。截至目前,固城街道129个自然村均建有文化墙。

挖文脉特色:传统村落遇上酱香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是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不久前,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何家、东坝街道新中村汪家2个村落列入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再一次激发了地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以东坝街道新中村汪家为例,东坝街道于2017年和2018年对汪家进行了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产业资源及人文特色,促进汪家一体化发展,打造了以酱菜文化为特色的农副产品特色展示村。据了解,汪家村还成立了新中村汪姚酱菜基地和果蔬合作社,管理酱菜副食品的生产销售,加强以酱菜为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

“传统村落传维系着历史记忆,寄托着浓郁乡愁。我们希望通过靓水、融文、营居、兴村发展策略,挖掘乡村文脉、创建特色品牌,构建‘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东坝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传文化经典:方言展陈传播乡音

近日,在游子山步道沿线散步的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步道边多了四块高淳方言词语的立体字。选取的四个词语极具高淳代表性,避熟就生但又与爬山的情境相得益彰,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

这些方言小品,由高淳地方文化研究会部分会员召开研讨会选定,也是高淳区进一步增强本土文化的一个缩影:除了设置立体字,为保护传承高淳方言,高淳区融媒体中心还策划推出了地方文化栏目《学说高淳话》,用普通话与高淳话结合的形式,利用故事化表达和趣味性叙述,帮助市民更多地了解家乡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高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我们将持续通过文化‘铸魂’,使广大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标签: 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