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资讯 >

全面实施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 巴中日报 时间: 2017-06-14 12:36:37

中共巴中市委副书记 余先河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主线,全方位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生产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作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7.6%;特色资源丰富,绿色食品天然佳成,被称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黄羊之乡”;产业规模化基础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核桃、茶叶、巴药“三百”工程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提升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大、潜力广。

针对当前农业供给侧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巴中市将以“发展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培优、提质、扩量、品牌推广、营销拓展、招商、金融扶农)为抓手,着力在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方面下功夫,突出农业产品结构的“优”,突出农业生产方式的“绿”,突出农业产业体系的“新”,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构建完备的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供应链,形成产品生态化、产业园区化、农业信息化、经营资本化的发展格局。

一、大力实施“培优行动计划”

培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全市农业产品大多停留在卖初始原料阶段,深加工不足、转化增值能力弱的特征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不强。实施“培优行动计划”,要坚持外引内联,抓大扶小,招大引强,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实力强、带动能力大”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排头兵。

扶持现有企业,做优一批。依托现有管理完善、经营良好、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供销衔接、上下游互补的集成集聚领军龙头企业。支持罗村茶业、南江黄羊、巴山生态牧业、七彩林业等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开展农业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现有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争取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在新三板、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特色。

寻找市场机遇,招引一批。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管齐下,重点围绕元顶子茶场改制、南江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精深加工、秦巴山区茶叶交易市场、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改制重组、投资入股、兼并、合资等方式招大引强。着力于项目、品种、服务、市场、土地、技术等,在市场中找机遇,招大引强一批。大力实施“回引创业”工程,引导工商资本返乡下乡进入农业,领办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规划引导抱团发展。

深挖本地潜力,培育一批。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合作社、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加入大企业集团、大品牌联盟。采取产销结合、资源共享、品牌共用等方式抱团开拓市场,引导就地培育一批。“十三五”期间,新培育农民合作社500个、家庭农场650家,发展千万元农民合作社50个、百万元家庭农场25家。支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提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物流信息、质量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指派涉农科技人员进行驻点帮扶。

二、大力实施“提质行动计划”

产品提质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巴中具有“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生态环境,围绕把绿色、天然优势转化为农产品的质量优势、产品优势,大力实施“提质行动计划”,以产品生态化为重点,加大地方农产品品种保护、选育、开发与利用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构建特色产品群,优化产品结构。

着力生态化,保护地方种质资源。巩固提升南江黄羊、青峪猪、巴中柞蚕和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大鲵为主的水生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巴中川明参、大罗黄花、镇龙山瓦灰鸡等一批地方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品种对比试验,建立品种展示区。

着力特色化,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坚持地方化、特色化、良种化,以品种奠定品质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完成“川茶5号”、空山黄牛、巴山土鸡等地方品种审定。加大南江黄羊、青峪猪、巴山土鸡、江口青鳙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种推广应用力度。

着力绿色化,严把生产标准关。坚持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制定“巴中云顶”绿茶加工技术、平昌青花椒、恩阳莲藕、巴州丹参、通江附子等特色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以现代农业园区、连片扶贫开发区、特色优势产业带、菜果茶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水产园区为重点,强力推进茶叶、芦笋等已有地方标准实施,用标准化支撑产业化。

着力可追溯,严把质量监督关。严格投入品监管,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监管,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加强检测追溯,建立主要农产品及重点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加大例行抽检密度,扩大抽检基地、品种范围,严肃处理农残超标等问题,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创建。

三、大力实施“扩量行动计划”

扩量增产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巴中农业供给侧的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水平较低,结构矛盾明显,产业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单个产业种植面积超万亩、10万亩,但集中连片满足市场需求量的较少。按照粮经饲复合、种养加循环、产供销一体的思路,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销售无忧的农产品实施扩量生产,着力构建优势产品群、产业群。

突出功能分区,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绿色农业功能分区,打造特色产业带。中高山区突出特色种养,适度发展南江大叶茶、银木耳、香菇、南江黄羊、空山黄牛、高山蔬菜、核桃等;低山丘陵区集中发展茶叶、中药材、木耳、香菇、畜禽、水产等;城镇近郊区重点发展优质果蔬、花卉、观赏性及食药两用中药材、现代水产园区等休闲农业区。

突出市场导向,选准主导产业。坚持市场导向与发挥比较优势相结合,完善发展规划,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促进集聚发展。着力扩大通江银耳、南江黄羊、生态水产等生产总量,建管并重扩大茶叶、核桃生产规模,分县(区)主抓1—2个重点品种,推进11条特色产业带和40万亩“巴药”集中优势产区发展。

突出规模连片,做大优势产业。通过连片建设、园区支撑、订单生产等方式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合理规划布局,大区域优化互补,区域内种养循环。按照“特色产业带+重点乡镇+产业园区”长藤结瓜的模式,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到2020年,新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改扩建万亩绿色农业产业带20条。推行订单生产,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订单建设产业基地。

四、大力实施“品牌推广行动计划”

品牌推广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打造“名品名牌”既是扩大市场影响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选择。针对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众多,但叫得上、喊得响的“名牌”较少和有名品无名牌的实际,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战略,闯出一条品牌响、市场旺、流通畅、加工深、产业兴的绿色农业发展新路子。

围绕整体区域,打响公用品牌。集中力量做响“巴食巴适”公用品牌,建立健全“巴食巴适”品牌“产品准入、标准生产、推介营运、监督管理、有序退出”五大体系。率先打造“巴中云顶”“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等“巴食巴适”代表性产业品牌。构建“有骨干龙头产业、龙头生产基地、知名产品品牌、质量追溯体系、充分市场认可度”的“五有”产品品牌体系,实现公用品牌宁缺毋滥。支持农产品品牌参与品牌价值评估,组织抓好通江银耳、巴山土猪、南江黄羊、平昌青花椒、恩阳芦笋等特色农产品品质认证及内涵物定量检测分析。

立足名优特色,打造个性品牌。加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十三五”期间,新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40个,特色优势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新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扩大已有15个地标产品的生产规模,申报巴州丹参、通江附子、平昌白芍、恩阳芦笋等一批国家地标产品,打造特色农产品地方名片。

展示匠心打造,强化品牌推介。按照生产加工一批体验样品、赴外开展一批推介活动、开设一批品牌产品连锁店总体构想,推介“巴食巴适”“巴中云顶”“南江黄羊”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推出“巴食巴适”代表性产品宣传电视广告。举办高档次、高规格“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通江银耳节,推动“南江黄羊”美食节走出去。加强“巴食巴适”美食开发,分档次推出“巴食巴适”宴菜谱,发动餐饮业主开设一批“巴食巴适”美食店。加强业界合作,推动“巴食巴适”系列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打造特色农产品线上知名品牌。

五、大力实施“营销拓展行动计划”

营销拓展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市场导向,着眼全国、全省大市场,围绕市场主体形成抓产业发展的自觉。以农业信息化为重点,坚持消费引导生产,市场引领发展,创新健全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扭紧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搭建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推进。推进“1+6”(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巴食巴适”品牌培育与推介、农技APP兼容应用与专家在线答疑、动植物疫情防控与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改革与管理、物联网智能化生产与加工示范)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适时更新发布特色优势产品市场需求等大数据,统筹整合重点市场、主要销售渠道、骨干经销企业,促进资源互享,大力推动“巴食巴适”农产品走出巴中。

建立采购商系统,市场化推进。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整合建立农产品采购商名录,分年集中举办农业投资商暨“巴食巴适”农产品采购商巴中行活动。组织参加“川货全国行”等活动,加强与大型超市合作,积极推进“巴食巴适”食材进入其采购系统,带动更多巴中特产走出巴中。

依托“互联网+”,网络化推进。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建设“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十三五”期间,建成“淘宝特色中国巴中馆”、“四川省巴中特色农业网站”,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5000家,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20家,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3个,建成1000个特色农产品“电商村”或“电商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展青峪猪、通江银耳、“巴中云顶”茶叶、南江黄羊等网上销售,全市农村电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大力实施“招商行动计划”

招商引资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动能。针对全市产业基地较为分散、龙头企业较为弱小、农产品较为低端、组织化较为松散、市场化服务较为低效的实际,以“实施招商行动计划”为重点,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增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动能。

做足前期功课,常态化招商。做深做细全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前期工作,完善招商资料,常态化对接一批企业和项目,定期开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专题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年举办农业产业化专题招商活动;市、县(区)分季度开展小分队农业招商活动。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回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下乡创业。

紧扣重点产业,针对性招商。重点围绕高山富硒茶、川明参、南江金银花、空山马铃薯、生态蔬菜、芦笋、柞蚕、冷水鱼产业化开发、通江银耳产品开发、南江黄羊良种繁育及精深加工、优质仔猪繁殖基地建设、巴山土鸡养殖及精深加工、空山黄牛屠宰加工、赶黄草保健食品综合开发、大巴山农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巴食巴适”平台建设、中小型农机开发与制造等招商引资,确保年均引资15亿元以上。

七、大力实施“金融扶农行动计划”

金融扶农是推进巴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多元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另一方面,金融资本得不到有效盘活,与农业发展结合不够的问题尤为突出。创新农村金融,加强农业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大有文章可做。以经营资本化为重点,加大农业信贷投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创新金融支持农业发展方式方法,为现代农业发展安上“助推器”、“稳压器”,系上“安全带”。

盘活资源资产,推进产权抵押融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农业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村集体“三资”股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开展保单质押、存货质押、应收款质押等新型贷款业务。探索推行联保、互保等方式,通过“抱团增份”解决融资、解决担保抵押缺失问题。积极稳妥发展农村新型助农合作金融组织,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借助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全省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契机,有效盘活农村土地和林木资源。

创新信贷方式,提升支农扶农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的金融需求。健全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抓好融资对接和信用培育。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发展订单、仓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可获得性。用好用活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推广“央行扶贫再贷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信贷支农模式。切实用好用活“十大基金”,撬动金融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推进农业保险,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确保应保尽保。到2018年,参保面由70%提高到90%以上,以保成本、促发展,基本实施全覆盖。推进特色农业保险,重点开展全市已具规模的核桃、茶叶、巴药、“两黄一黑”生态养殖、以“通江银耳”为主的食用菌、以恩阳芦笋为主的生态果蔬等特色优势农业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风险保险。到2018年,各县(区)实现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全覆盖。开展农业保险新产品,试点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商品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和意外人身保险、农村房屋损失保险、农业设施保险等,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创新;全面实施“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是巴中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实践。今后一个时期,巴中将重点着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考核,既放眼全国全省大市场,突出优质特色,做大产品总量,解决产品需求;又抓适度规模经营,不忽视以家庭经营为特点的小农生产,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优化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农业七大行动计划”落实到位,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为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同步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转自2017年6月12日《四川经济日报》)

标签: 农业 结构性 大行动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