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要论摘登 >

科技引领精深加工赋能 甘孜现代农牧业迈开“新步伐”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1-08-21 05:30:40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8月19日,在丹巴县甲居镇小聂呷村的“美人脆”苹果种植基地,满园排列整齐的果树已经挂满了平滑光亮、红彤彤的果实,农户们正在作最后准备,不久就是采摘时节。

“美人脆”苹果。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民杜基拉姆撕开纸袋,看看苹果成熟情况,“我种了两亩多的‘美人脆’,去年第一次结果卖了1万多元,今年第二次结果估计每亩产1500斤,按市场每斤五元算,收入2万元左右,比之前收益强多了。”

现代农业大背景下,高原农牧业如何迈开“新步伐”,切实关系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且看甘孜州答案。

丹巴“美人脆”苹果现代园区。丹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现代科技引领,开拓产业带动农牧民受益

“家里的15亩地租给公司种苹果,收获租金的同时还能在园区务工赚钱,一年能挣三万多元。”甲居镇聂拉村村民杨金凤笑谈。丹巴县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自2017年以来,该县立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发展,“美人脆”苹果现代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引领、高效益经营的发展思路,采用矮化密植、果园生草、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配套的高效栽培技术,打造集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苹果种植园区。

截至目前,丹巴县“美人脆”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覆盖全县10个乡镇40个村,其中400 余亩已进入挂果期,预计亩产达3000至3500斤,进入盛果期亩产将达到6000至8000斤,亩收入可达4万元。

理塘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内养殖的牦牛。兰珍 摄

走进正在建设完善的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处处科技感十足,牛舍里实现了对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管控。“每头牦牛在入场时都会佩戴一个智能终端,作为牦牛唯一的‘身份证’,不仅记录了牦牛的年龄、体重、性别,还有后续管理、疫病防控、繁育、屠宰等信息,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信息化管理。”园区负责人周斌说,圈舍里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饲养员通过终端数据进行科学喂养。

理塘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内,工人正在建设牛棚。兰珍 摄

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以“园区+基地+专业合作社+牧户”的模式经营。合作社入股的禾尼乡9个村,园区将每年分红;流转土地530亩,流转费5.3万元。目前合作社代养牦牛432头,每年将给予每头牛500元的固定分红。

按照规划,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将重点建设牦牛养殖场35.53万平方米、育肥中心2.88万平方米、活畜交易及大数据中心6.68万平方米、饲草料基地3000亩。“园区建成后,牦牛育肥出栏达1万头以上,年可实现综合产值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园区覆盖全县禾尼、曲登等牧业乡镇7个、5800余户和2.2万名牧民。”理塘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翁登说。

建设中的理塘县牦牛产业现代农业园。叶强平 摄

记者从甘孜州农牧农村局获悉,目前全州启动建设差异化、特色化现代农业园区38个,投入各类资金40亿元,吸引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8户进驻园区,培育农民合作社1336个、家庭农场289家;带动受益农牧民约37.26万人,综合产值达21.72亿元,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1.5万元以上。

产业提质增效,精深加工赋能农产品价值最大化

“九龙的花椒颗粒饱满、椒麻鲜香,是花椒中的上品。”九龙县乃渠镇花椒地里,种植大户蒋敏志边摘花椒边介绍。当前,正值甘孜州花椒成熟采摘期,九龙一直以来都是四川花椒的主要产地之一,花椒种植历史悠久,其颗粒饱满、麻味纯正、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素有“贡椒”之称。今年九龙县共种植花椒5.8万亩,收获450余吨。

九龙花椒丰收。九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农产品的发展需要将所在价值最大化开发,精深加工就变得尤为重要。鲜花椒丰收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收入,九龙县乃渠镇整合资源,成立双富花椒油加工专业合作社,通过深加工方式拓宽花椒销售渠道,如今,九龙双富花椒油已远销全国各地。

“花椒油厂今年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两条生产线,收购干花椒五十吨,生产花椒油五十吨。”双富花椒油厂负责人张双全表示,“为雪洼龙镇、乌拉溪镇、乃渠镇的椒农在原有的基础上每户增收了一千元以上。”

工人在晾晒花椒。九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320余公里外的甘孜县,整洁密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粒粒饱满的青稞进入生产线,经过炒制、配料、打粉、成型、烘烤等工序,五种口味的青稞饼干生产出来,巧克力、坚果、亚麻籽……“味道非常具有地域特色,谷物醇厚的香味,原生态又充满健康。”这是消费者对甘孜县青稞饼干的普遍评价。

工人将花椒油装盒。九龙县委宣传部供图

甘孜县是甘孜州农业大县,也是全国青稞商品粮基地之一,青稞产量占全州的七分之一,之前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每亩收入仅450元左右。

青稞产业园

为提升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8年9月,甘孜县引进公司,在该县呷拉乡建立以青稞产业为核心,集川藏地域特产、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科技培育为一体的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产业园占地面积63.24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元。园区生产线在2019年9月进入试生产,2020年10月产品正式进入市场。

甘孜县格萨尔青稞产业园仓库中的青稞面

“现在,我们的青稞饼干、青稞爆米花、青稞面等畅销全国,已经成为甘孜的农业产业名片。”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利说。不止如此,运营方实行“收购+加工+存储+展览”模式,让印象中的“食品工厂”成为一条完整的青稞产业生态链与康北青稞文化展示区。

据介绍,目前园区已收购青稞260万斤(1300吨),实现群众增收近600万元,生产销售青稞产品近1400万元。“现在,每天甘孜县21个乡镇青稞进入园区,有10吨产品从园区销售至全国各地,”王建利说,“未来,等所有产品上市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3365.6万元,年纯利润3515.7万元,将惠及全县179个行政村,8490户农业户42119人。”

青稞产业园仓库中的青稞面中的工人正在装袋

今年以来,甘孜州聚焦粮油菜果药茶菌肉酒水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销售,发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推进“圣洁甘孜”农特产品提质增效,取得实效。目前全州已培育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州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3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