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改革后,如何“唤醒”镇村闲置资产?德阳这样推进“后半篇”文章
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以前没有固定的地方练舞,现在这里不仅有舞蹈室,还可以锻炼、泡脚,非常好。”12月8日,在德阳市旌阳区天元街道德邻中心·青甜扬嘉综合体内,天元街道嘉新社区巾帼舞蹈队队长邓绍蓉一边带领队员们练舞,一边夸赞道。
旌阳区原扬嘉镇政府闲置办公用房被打造为德邻中心·青甜扬嘉综合体(旌阳区委宣传部 供图)
近日,德邻中心·青甜扬嘉综合体正式启用,成为旌阳区首个城郊型片区综合体。2019年,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旌阳区撤销天元镇、扬嘉镇和天虹街道,设立天元街道。闲置下来的原扬嘉镇政府办公用房,被打造成上述综合体。
两项改革后,不少镇村公有资产闲置下来。德阳分层分类制定盘活方案,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盘活用好,不断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两效”并举 “唤醒”镇村闲置资产
德邻中心·青甜扬嘉综合体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380平方米,服务人口达2.6万人。走进其中,舞蹈室、乐器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还有家庭医生长期驻点,为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咨询和服务。同时,还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企业一站式服务区、法务服务区等功能区,一站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天元街道成立后,成为旌阳区面积最大的街道,为了给百姓尤其是居住较远的中老年居民就近提供服务,我们盘活了原扬嘉镇政府闲置办公用房。”谈及设立综合体的初衷,天元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副主任阳国琳说。
在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曾经的农机站如今变身为村史馆兼游客接待中心。“区别于传统川西民居,红伏村保留了具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特色、受苏联影响的乡村建筑风格。我们在原有风貌上进行现代化加工,红砖瓦房的设计改造既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又让历史遗迹焕发新生。”项目设计方袈蓝建筑相关负责人表示。
盘活镇村闲置房产,不仅能便民惠民,还成为拉动集体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绵竹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盘活用好镇村公有资产工作后,10个镇、2个街道、5个市级部门派出机构和100个行政村、41个社区迅速展开了调查摸底。
在绵竹市清平镇棋盘村,废弃的水厂变身为“棋盘部落”主题民宿(左侧王冠状建筑,王平 摄)
清平镇棋盘村废弃的水厂变身“棋盘部落”,九龙镇废弃的砖厂改建为窑洞风情的九龙山·花厢酒店,九龙镇无人申请居住的廉租房打造为九龙山·花宿酒店……截至今年11月底,绵竹市32宗国有资产、41宗集体资产全面盘活,闲置资产被再次开发利用后,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年营业收入达5000余万元。
探索“三书模式”,推进依法规范流转
绵竹市村级建制调整后,孝德镇原石河社区、原白衣村合并为文河社区,原石河社区居委会约900㎡办公用地闲置下来,其中包括500多㎡办公用房。如何转化为集体收入社区居民?“如果由社区出面招租,一年租金可能就一两万块,而且过程缺乏监督,老百姓有理由怀疑干部从中谋利。”文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忠全说。
在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曾经的农机站变身为村史馆兼游客接待中心(旌阳区委宣传部 供图)
经过反复权衡,文河社区经孝德镇政府批复同意及社区两委会、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后,将房屋使用权委托给成都农交所德阳所绵竹服务中心,以电子竞价会的方式进行流转。2位竞买人经过41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70000元/年的价格成交,溢价率75%。“这也让文河社区集体收入翻倍。”李忠全表示,下一步,文河社区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子女等弱势群体福利保障方面继续加大投入。
村民闲置农房同样受益于该模式,广汉市高坪镇就借此打造了不少民宿、农家乐。“不过,在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怎么证明房子是农户本人的,如何确定房子是不是违建等问题,往往让交易者顾虑重重。”高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德阳沿用了此前创新推出的“三书模式”,即在办理农村闲置房屋使用权流转中,引入律师事务所和公证处的法律服务,进行相关规范设计、实质性审查并依法固定证据资料。交易签约完成后,由律师事务所出具《律师法律审查意见及见证书》,公证处出具《公证书》,农交所出具《交易鉴证书》,推进依法规范流转。
据统计,自2018年3月创建“三书模式”以来,德阳已完成闲置农房使用权流转342宗,交易金额5243.66万元,每宗均价超过15万元。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