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动态 >

恩阳区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来源: 巴中日报 时间: 2017-08-04 10:45:36

从“誓师”大会到全面部署,从下足“绣花”功夫到瞄准重点攻坚,从坚持问题导向到对标补齐短板,从压紧压实责任到筑牢脱贫攻坚保障……今年以来,面对脱贫摘帽、55个贫困村退出、29039人脱贫的目标任务,恩阳区在激越的冲锋声中,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向脱贫攻坚发起全面总攻。

锁定目标任务

全力全面部署

“全区上下必须把‘摘掉贫困区的帽子’作为头等大事,振奋精神,铆足干劲,不胜不休。”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区脱贫摘帽誓师大会暨农村工作、项目工作会议上,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动员全区所有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令”,落下“先手棋”。

锁定目标任务,扛起历史使命,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恩阳区全力全面部署。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恩阳区明确攻坚措施路径,督促落实落细。

对接省、市脱贫攻坚政策、专项扶贫规划,对照“户脱贫、村退出、乡达标、区摘帽”标准,恩阳区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到村到户到人原则,编制形成“1+2+3+5+24”的扶贫规划体系。

对今年拟退出的55个贫困村的水、电、路、房等项目提前启动实施,集中项目资金,优先补齐贫困村退出“一低七有”、贫困户销号“一超七有”短板。

下足“绣花”功夫

瞄准重点攻坚

自从今年村里规模发展芦笋产业后,上八庙镇来凤村贫困户谢长义就把两亩多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他自己在园区务工,预计一年收入达到15000元左右,脱贫没有问题。

把发展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为贫困户增收探索保障机制,恩阳区各个乡镇通过“土地入股”“按股分红、租赁流转、返租倒包”等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社+农户”“土地入股”等经营模式,随行就市、价格兜底、优质优价等收购机制,确保种植户增收。

“换穷业”,加快产业发展;“挪穷窝”,加快易地搬迁;“摘穷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恩阳区积极推进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等产业发展,使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今年上半年新增农业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9个、专业大户56个。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开工,预计8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9月底前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实施了明阳——三星、青木——三河等4个片12个乡镇76个村的连片扶贫开发。

今年上半年,恩阳区的一番“绣花”功夫下得又准又细,一个个贫困村正在发生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坚持问题导向

对标补齐短板

“对象信息不精准、扶贫举措不到位……”恩阳区在脱贫攻坚专项督导中发现,这场总攻战还存在一些不足。

“我们必须紧扣短板、对照问题,逐项剖析、逐条分解,举一反三、深入查摆,在问题整改上‘动真格’、在责任落实上‘见真章’,高标准完成问题整改,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梁津华在督战中数次强调。

为此,恩阳区印发《关于2016年度省级验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关于整改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反馈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问题排查整改文件,对省、市考核验收、督导检查及区督查暗访发现的问题,拉网式排查,列出问题清单,以“发点球”的方式落实到部门、乡镇、村,限期整改到位。

对照国家、省档案管理要求,恩阳区下达资料目录清单,对村、户脱贫攻坚公示、帮扶档案、精准扶贫成效、减贫退出程序等工作环节档案资料进行统一格式、统一要求。同时,要求帮扶干部必须定期到农户家中现场测算收支,实时掌握贫困户收支情况,确保收支记录精准和脱贫成效。

压紧压实责任筑牢脱贫攻坚保障

为进一步充实“五个一+1”帮扶力量,恩阳区实行干部职工总动员,新增2059名教师挂联7500余户“插花”贫困户,完成了全区7996名干部职工100%都有挂包贫困户,贫困户100%都有干部职工帮扶的工作机制,实现帮扶工作双向全覆盖。

压紧压实责任,筑牢脱贫攻坚保障。今年以来,恩阳区27名区级领导每人挂包1个乡镇(街道),对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与区委、区政府签订“挂联”责任书;2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与区委、区政府签订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书;7996名帮扶干部分别与所在单位签订“包户”责任书,实行责任到户到人。

恩阳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带队,分3大片全覆盖开展督查;并抽调50名干部成立14个督查小组,每月开展2次交叉全面督查;由区纪委班子成员牵头,成立5个巡查组,分片巡回督查;每月开展亮牌警告,对后10名的贫困村给予红牌警告,对倒数11—30名的贫困村给予黄牌警告,必要时启动问责程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脱贫攻坚的总攻战中,恩阳区正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锋。(记者 李俊如)

原标题:向脱贫摘帽发起总攻

标签: 上半年 工作 恩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