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大力推行“林长制” 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古蔺地处乌蒙山腹地,共有森林面252.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32%,按照最新森林火险区域类型和预警等级划分,属于森林火灾中风险区县。为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去年7月以来,古蔺县创新推行森林防火“林长制”,建立“县级林长+乡镇(街道)林长+村级林长+管护队长+管护成员”的“四长一员”管理架构,把责任落实到最小单位。据了解,古蔺县首批“林长制”试点工作就选在了箭竹苗族乡。
箭竹苗族乡位于古蔺县西部,全乡森林总面积约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2%。在推行林长制工作中,该乡明确了各项管护工作的区域和责任人员,实行挂图作战,坚决遏制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挂图作战,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
箭竹苗族乡建立了由县政协主席任乡总林长,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任副总林长,其他班子成员分别任各村林长,村干部分别任副林长,组长、生态护林员任管护队长,村民为管护成员的责任体系。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乡还张贴了林长制基本情况、示意图、专项管理责任体系、每个小班公示图等具体内容,将防火责任明确到各级干部,落实了到每个山头和地块。
据了解,箭竹苗族乡在制作“作战图”时,分片组织深入林区勘察林情,了解每片林区面积、树种构成、重点设施、取水点、防火通道、隔离带、进出路线、开设隔离带位置等情况,形成系统数据,在图纸上进行了逐一标注。
箭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项录宇介绍,“林长制”管理责体系图将各级包保人员责任和林区详情展露无余,各级责任人员清晰了解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物资前移,发动农户联防联控
“目前,我们已向林区周边群众发放二号扑火工具3361把,真正实现救火物资前移。”箭竹乡自然资源站黄龙说到。
箭竹苗族乡充分发挥村、组、农户联防联控作用,在各村设立物资储备点,立足52个小班群众建立义务扑火队,以小班内群众为主,其他小班群众为辅组建群众义务扑火队,在各小班农户家中存放二号扑火工具,真正实现扑火物资前移到重点林区到农户。
以林区为单元,林区周边和林区内农户组建成为联防联控作战单元,对包保山头进行巡护,一旦发生火情,联防区域农户在家劳动力全部出动,实现“打早、打小、打了”。
同时,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建立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演练,提升联防单元防灭火水平,确保战时快速响应、科学扑救。
群防群治,绘制防灭火美丽“蓝图”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将森林防灭火工作写入《村规民约》,让林区管理更精准,各级任务更明确,火情处置更及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到位。”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项录宇介绍到。
据了解,包保人员入户签订到户责任书4000余份、“五类人员”监管责任书80份、林区坟墓告知书701份,村民防火意识不断提高。
团结村支部书记袁竹忠说,周某在自家烧田边渣渣时被村上抓住,按照村规民约写了检讨书,在村上进行检讨公示,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现在还主动担当起了监督员,一旦有人违规用火就会前往制止。
箭竹苗族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依托森林防灭火宣传车、志愿者、护林员、包保干部等力量广泛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动员广大群众参防火护林行动,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
时代在变,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故事没有改变。
箭竹苗族乡只是古蔺县林长制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小“点”,如何牢牢守住森林防灭火安全“盘”面,古蔺县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共同绘制守护绿水青山的美丽蓝图。
(图文:王晓兵 傅泽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