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建好“四好农村路”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高坪区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点在路网建设、客运服务、物流体系、政策保障等方面下真功夫,切实消除交通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日前,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公布,高坪区榜上有名。
在长乐镇灯高山村,承载着村民致富增收希望的村道路笔直而宽阔。路是越修越长,但村民们还需要运输小件农副产品、进出城区、取拿包裹快递,这些问题要怎么解决?高坪大力实施”金通工程“,积极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今年以来拨付资金超过70万元,分类建立以班线为主、公交为补充,可预约响应式兜底的乡村客运运行体系,车辆标识、外观、站牌统一,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快递等行业融合,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依托“小黄车”投送小件快递、运送小批量农副产品,农村物流的缺口得到了弥补。
携带农副产品乘坐“小黄车”行驶在村道路上,灯高村村民龙永庭满心的欢喜:“路修好了,车全通了,天天来回都赶公交车,方便得很。”
高坪区江陵镇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凤仪湾景区成为了南充及周边不少市民的周末休闲游玩好去处。然而,原先建设的公路无法承载现有客流量,这条公路不时出现拥堵或局部道路压损。高坪区交通运输局和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等部门及时加大对原有道路的维修养护,并根据热门旅游路线规划修建起了一条连接龙门到凤仪湾景区的公路,这条线路的交通瓶颈迎刃而解。
依托龙门-江陵环线,高坪特色”一日游“”两日游“得到开发,曾经的穷乡僻壤——江陵镇江陵坝村被评为”南充十大网红新村“之一,村民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开设特色民宿、酒吧、咖啡馆、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450余名旅游从业人员、60余名返乡创业人员实现年旅游收入2500万元。
今天的高坪乡村,从主干公路到偏远村组,纵横交错的“四好农村路”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把村村社社、家家户户连接起来。路通了,商机也跟着来了,销路打开了,一辆辆满载农用物资的各式车辆在乡间田野来回穿梭。新鲜果蔬、农家土鸡蛋、各类小家禽……这些昔日需要走上几公里去场镇销售的农产品,如今坐上“小黄车”迅速“走出”小山村,到城里卖个好价钱。
农村路从“走得了”变成“走得快、走得好、走得安全”,独立的农业园区被有机串联,形成一条乡村振兴“大环线”,粮油、生猪、柑橘、花椒等特色产业有声有色,观光体验、民俗康养、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风生水起,城里少见的自然风景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看花、玩水、赏景、消费,地域对人群流动的限制越来越小,高坪成功打造“醉美橙乡”“走马观花”“擦耳桃源”“凤凰故垒”等多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嘉陵江流域百公里柑桔产业优质旅游环线初具雏形。
“十三五“以来,全区先后筹集资金8.6亿元,升级改造龙擦路、阙石路等县道、乡道共计87.4公里,新建改建通村公路471公里,新建社道、入户路、旅游公路823公里,目前高坪区公路通车里程2306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10个、乡村招呼站119个,拥有农村客运车辆160台,乡镇客运站、招呼站(牌)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建制村,水泥路通村率100%,乡镇、村通客率100%。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动脉,乡村支线、乡村环线道路为经络的道路交通网四通八达,”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一条条民生路、产业路、幸福路。
记者获悉,未来5年,高坪区还将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方位完善农村交通路网,优化农村客运结构和布局,深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力争建设“交通经济试验区”。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维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