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蹲点采访】思南红薯逆袭记:昔日“泥疙瘩” 今朝“金饽饽”
“株距要一致,不要压得太紧。”4月30日,在铜仁市思南县枫芸乡金星村红薯基地的“双高”红薯移栽现场会上,该县农业技术人员正在耐心指导村民如何移栽“双高”红薯苗。从窝深到株距,再到行间距,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
思南县枫芸乡金星村红薯基地召开“双高”红薯移栽培训会现场 为了发展好红薯产业,枫芸乡党委、政府组织全乡各村(居)的种植户,到金星村红薯基地集中学习,一次到位。“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还不知道栽红薯都有这么多技术要求,今天算是长见识了。”该村村民梁祖花认真学习后,对“旧业”新栽颇有感触。 以前,红薯在当地是再普通不过的农作物。尤其是该县三道水乡,因山地沙土较多,十分适合红薯生长,群众种下后即使“不管不问”,也能获得较好收益。因此,当地群众对红薯种植和管护也不怎么“上过心”。
思南县三道水“双高”红薯种植示范基地
2016年,三道水乡周寨村成立合作社,想通过发展红薯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17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计划。思南县将该县红薯产业作为当地深入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主要抓手。 但遗憾的是,因红薯品种老、加工工艺落后、产品品质不佳、市场不畅、合作社边临倒闭。为了盘活合作社,2018年当地政府引进当地春晖使者张诚在该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建立了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其负责思南县红薯种苗、技术指导、红薯收购和加工。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随后,思南县委、政府及农业部门,带领该公司又到省农科院、河南商丘农科院及重庆彭水县等地及企业进行了调研和考察,筛选并引进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 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给当地红薯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9年,种植出来的“双高”红薯,通过加工、提炼成陈薯粉。除了生产出红薯粉原粉外,与南瓜粉、胡萝卜粉、紫薯粉、菠菜粉“相融”后,又生延伸出“陈薯”南瓜粉、“陈薯”胡萝卜粉、“陈薯”紫薯粉、“陈薯”菠菜粉等新产品。这些,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思南县塘头镇“双高”红薯种植示范基地
“产品绿色安全,口感极佳,备受市场青睐。”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诚说,除了与省内永辉超市、华联超市等大型商场达成供货协议,开设红薯粉系列产品销售专柜外,还在思南县城和贵阳、广州等地开设多家红薯粉系列产品体验店进行展销,通过淘宝、天猫、懒猫e商城等平台销往全国。 至此,红薯从单纯的填饱肚子、喂养牲畜,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产业,其附加值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工人正在包装各类系列的红薯粉
2020年,该公司在思南县在塘头、三道水、瓮溪、青杠坡、凉水井等10个乡镇建立红薯绿色优质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基地2.6万亩。同时,带动本县及周边沿河、石阡、凤冈等县发展“双高”红薯种植约5万亩,辐射带动2万多户农户增收。 “‘双高’红薯不择地、不择人、产量高、见效快。”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诚表示: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提升工艺、继续开拓市场,力争在思南及周边区县发展7万亩,进一步把“旧产业”做成新产业。
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生产出来的“陈薯”胡萝卜粉
如今,思南红薯从之前的“土货”变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干货”,从无人问津的“泥疙瘩”逆袭为抢手的“金饽饽”,最终成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的新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济
编辑 潘晓飞
编审 杨仪 杨韬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