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追忆袁隆平院士:袁爷爷 回家乡的稻穗下乘凉吧
袁隆平院士发言。(2013年10月27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左一)与袁隆平院士叙乡情。 (资料图片)
黑白了照片,苍翠了桑田。您走了,捧着那沉甸甸的稻子,回到妈妈的怀抱。
噙着泪,从时光的定格里,找出那年我为您拍的照片,是追忆,更是缅怀。
2021年5月22日夜,我在朋友圈写下这些文字,缅怀这位可敬的老人——
您紧紧抓住我的手
1990年,我从江西一个叫德安的小城,到武汉上大学。那时候,介绍家乡只晓得说,“袁隆平是德安人”。
2013年10月27日,我终于在武汉见到您时,您已83岁高龄。
我激动地看着您:“我是德安人!”您一下睁大眼睛,紧紧抓住我的手直摇:“哈!!德安的!”
瞬间,温暖在我心头流淌。
您拉着我问个不停
尽管六岁就离开德安,您对家乡依然深情满满,拉着我问个不停。那天,我告诉您,我家门口就是隆平大道,旁边种了您研究的水稻品种。您像个孩子般,笑得很开心。
今年清明回家,只见新的隆平广场上,一个巨大的雕像映入眼帘,这是德安人对您的真实感情。
2004年9月,阔别故乡多年的您回到德安。负责安全保卫的我父亲回忆,当时全县人民夹道欢迎,场面热烈空前。
2015年和2016年,您两次回家乡,建成省级隆平科普教育基地,为隆平学校颁发奖学金,为超级稻基地测产。
您想妈妈了
2021年5月22日中午,雨一直下。仿佛要到等大家吃过饭,您才安详离去。消息传来,狠狠撞击我们的心,多少人垂泪不已。
傍晚,中学同学传来视频,德安隆平广场,人们自发从老城赶来,走了很远的路,只为到您的雕像前送您一程。那一朵朵洁白的小花,寄托了所有家乡人的不舍与哀思。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今天,您走了。您做的事,说过的话,我们将一生铭记。
您在《妈妈,稻子熟了》里写: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今后,您终于可以放下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在天上那高高的杂交稻穗下,和妈妈一起乘凉了。
稻菽年年千重浪,人间永念袁隆平。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