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临高考前两天父亲去世,绵阳19岁男孩打工赚生活费,今天,好消息传来!他被录取了

来源: 小时新闻 时间: 2021-08-21 03:30:5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发自绵阳

在绵阳一家民宿打工的陈亮。

焦灼等待了一个暑假,8月18日,在四川绵阳一家民宿打工时,陈亮终于等到了录取结果——他被四川省内一所大专院校护理专业录取。

尽管和本科院校失之交臂,陈亮并不觉得遗憾,“我挺满意的,只要把书读下去,就有希望。”

在19岁的陈亮面前,这不仅是一份关于过去的成绩单,关于未来的通行证,更是他挣脱命运桎梏的证明,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高考前两天,陈亮唯一的亲人,和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因病去世,陈亮含泪将父亲遗体火化后走进考场。陈亮的高考成绩433分,超出理科二本线3分。

明天(8月21日),随着暑假打工结束,陈亮将开始为入学做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高考前两天:65岁父亲撒手人寰

“好好读书,把书念下去。”陈亮至今记得,在65岁父亲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曾用沙哑而微弱的声音反复向他嘱托着。

屋子里空荡荡的,父亲消瘦的身影消失了,他说过的那些话,却一遍遍在陈亮的脑海里盘旋。

那天下午到深夜,陈亮独自在两间毛坯瓦房里来回踱步,泪水扑簌簌地落在身上,彻夜未眠。

这是6月5日,一个噩运降临的周六。这天早上,陈亮带父亲去医院输液。

3个月前,父亲被确诊为食道癌中晚期,身体每况愈下,人已经消瘦得脱型,连走路都没有了力气。

陈亮叫了辆车,将父亲扶上车,抵达医院后又找来轮椅,才把父亲送进输液室。

9点多,输液结束,陈亮陪同父亲一起走出输液室,身旁那个瘦削的身体却忽然倒在地上。任凭陈亮怎么呼喊,父亲再也没有醒来。

生离死别就这样突如其来。高考前两天,19岁的陈亮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很快,父亲被送至殡仪馆,陈亮目睹他的遗体化成一捧灰烬。

身为高考生,这天下午,陈亮本应返校,可几近崩溃的他把自己关在了那个空荡荡的简陋瓦房里。

脑海中,两种声音不断交织着,陈亮一度想放弃,可家里的茶几、橱柜、沙发……那些父亲捡来的家具,似乎都在代替父亲说话。

最终,父亲那沙哑而微弱的声音帮他战胜了濒临崩溃的心态。

“我不能辜负家人和老师的期盼,也要给自己过去的努力一个交代。”陈亮决心把高考熬过去。

第二天,陈亮擦干泪水,忍着巨大的悲痛按时参加学校的出征仪式。

第三天,陈亮咬紧牙关,带着丧父的哀伤步入高考考场。

最后的交待:一定要把书读下去

在或将影响命运的那场考试中,陈亮却很难集中精力,一如过去的三个多月。陈亮的心思不受控制地摇摆、分裂、挣扎,始终难以专注在学习上。

年初以来,父亲的肠胃就开始不舒服。3月,陈亮陪同父亲到绵阳市肿瘤医院检查,诊断报告却如晴天霹雳——食道癌中晚期。

“医生建议化疗、放疗,我爸却不肯住院,让我带他回家。”陈亮知道父亲是担心花钱,“入院时,我们交了2000元,可住了一晚,就全花光了。当时,我们身上只带了这么多,家里积蓄也只有一两万。”

陈亮曾执拗地劝父亲,“我们可以医(治),大不了去贷款。”泪水却在父亲的眼眶里打转,继而,他强烈要求,“我们回家。”

陈亮只得听从父亲的话,将他带回家。陈亮坚持按时上学,每周日赶回家探望他。身在学校的陈亮时刻都在担心,独自在家的父亲是否安好。

陈亮曾有一个哥哥,但在10岁那年意外早夭;母亲生下他一年后因病去世;爷爷奶奶也在他的童年时期相继离世……此后,陈亮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

年轻时,父亲带着陈亮四处打零工。后来,随着年纪渐长,体力变差,父亲靠下地种田、喂养家禽,维持家用。父子俩住在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两间简陋瓦房里,家徒四壁。

爱却从未缺失。“他生活节俭,却特别宠我。”陈亮回忆说,只要自己回家,父亲总是做丰盛的饭菜,鸡鸭鱼肉换着来,但平时父亲自己在家时,顿顿吃酸菜。

懂事的陈亮也经常帮父亲干农活。“每次我去田里劳动回来,他就都会问我累不累。一听我回答累,他就总是说,那就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以后坐办公室。”

然而,当陈亮走出村落,考上高中,并即将面临高考时,那个独自将他拉扯大的父亲却一步步走向生命的幽谷。

“刚出院回家时,父亲还能喝点牛奶,但喝一口要好久才能咽下去,粥更是喝多少吐多少。5月之后,他连喝牛奶都要往外吐了,只能吃点白糖。”每周日,陈亮回家打扫卫生,带父亲去医院输液补充营养,在离家返校前,把父亲需要的一切打点好。

“可是,眼见他越来越瘦,走不动路,声音也哑了。”陈亮隐隐有了预感,“我可能就快要失去他了……”

“最后一个月,他已说不出话了。我们也很少交流,但他还是用微弱的声音劝我,‘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在学校,陈亮总是上交手机,憋着一口气认真看书复习。

陈亮试着努力达成父亲的心愿,“起码让他看见我的高考成绩。”

让陈亮没想到的是,残酷的命运连这个机会都没留给他。

指引的灯塔:点亮陈亮前行

陈亮在一家民宿打工

6月23日晚上,或许是过往19年里,陈亮最紧张的时刻。像守岁一样,从这一天傍晚开始,陈亮就始终盯着手机,熬着时间点一直在等待。 

当晚10点,四川省公布高考成绩。可由于流量太大,陈亮一直查不到自己的成绩。

临近半夜,网站页面显示的数据让陈亮久久回不了神。“语文107分,数学98分,外语106分……总分433分。”这完全出乎陈亮的预料,他本已做好去读专科的打算,没想到,自己竟然幸运地上了本科线。

当晚,陈亮将自己的成绩截图发给了班主任曾洪军。当时,老师们都在学校里等学生的成绩,一看到陈亮的成绩,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滑过这个中年男人的脸颊。因为,在家庭变故的这般状态下,陈亮的高考成绩仍是全班第四名。

“他太激动了,感觉比我还高兴。他知道高三这最后半年,我是怎么走过来的……”在陈亮心中,曾洪军是榜样般的存在,他像一位为自己指点明灯的大哥哥。

“这三年,他一直很关心我,经常找我谈心,言传身教,给了我很多鼓励。不仅是学习,还有为人处世上,曾老师教会我摆正自己的位置。”陈亮说。

陈亮就读的绵阳秀水中学是一所乡村高中,办学理念是“立足基础,追求进步”。“我们学校生源不太好,追求的是‘低进高出’。”陈亮说,自己为了节省路费,才选择就近读这所高中,“我相信平台不是局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这里,曾洪军的出现则像灯塔一样,点亮了陈亮的生活。“平时,班上有同学过生日,他都自掏腰包,买蛋糕和生日礼物,给我们庆生。今年春节时,他也自掏腰包,给全班30多个同学每人都发了100元的红包。”陈亮说,高考后,也是曾洪军帮自己料理了父亲的后事。

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博士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走红网络。

曾洪军特意将这篇致谢文打印出来,发给每位同学。这篇文章让陈亮备受鼓舞,“黄国平是寒门走出来的博士,很令人敬佩。曾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这些大山里的孩子能学习他那种精神。”

在班上,陈亮的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如果按正常水平发挥,陈亮本可以稳稳当当地读本科,还有可能冲击重点高校。

可最终,高考成绩只比二本线高三分,填报志愿变得异常困难。曾洪军则主动担负起了这个责任,精心帮他填报志愿。

“老师帮我选的都是四川省内学校,偏向于务实、好就业的专业。”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看到,在陈亮的志愿填报中,本科院校报选了计算机和轨道交通专业,专科院校则报选了护理、中医药、建筑等专业。

自律的陈亮:婉拒突然涌现的“亲戚”

7月8日下午,从绵阳出发,车子在罗浮山弯弯绕绕了一个半小时,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才抵达翎谷濯缨民宿,见到陈亮。6月中旬,陈亮就来到了这里打暑假工。

这是一家隐蔽在大山竹林深处的民宿,一片翠绿青葱中,溪水潺潺,知了和鸟儿齐鸣。看守杂货小店,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帮客人兑换零钱……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陈亮几乎不停歇地找活干。喧嚣和忙碌让他暂时逃离了那些伤心往事。

由于媒体报道引发关注,这一天,陈亮收到的电话和信息不断。有热心人发来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则想向陈亮施予援手,远至浙江、上海、北京、吉林等全国各地。

“这个暑假,我突然就多了很多亲戚。”陈亮感慨说,一些人告诉他,“我就把你当儿子看待”,也有人说,“我把你当作亲弟弟。”他们都想资助陈亮把大学读完。

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资助,陈亮一一谢绝。后来,由于难以应付,陈亮只能选择拒接所有陌生电话。陈亮还特意录制了一份视频,回应所有人的关切,“请求大家不要花过多精力和时间在我身上。”

“心意我领了,我也打心底里感谢大家,但这种过度的关心确实让心理压力太大了。”陈亮坦言,政府和学校的各项资助已经足够,他自己暂时在经济方面不存在太大问题。

“我上学学校免了学费,另外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陈亮说,过去三年,几乎每学期结束,自己还要去老师办公室把剩余的钱领回来,“收支相抵,每学期我还能领回一千多元。”

曾洪军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高中期间,学校免除了陈亮的所有住宿、教材、学平险等费用,同时,陈亮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千训一对一基金”、学校奖助学金等,“每笔奖助学金从1500元到3000元不等。”

同时,2014年至今,几位同乡的爱心人士一直长期资助陈亮。“大约每学期五六百元。每年,他们也会带很多书本、文具等送给我。”

陈亮说,这个暑假,当地政府、学校和一些爱心人士也都给自己提供了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

“在校期间,老师为我争取的所有奖助学金,都是我凭实力得到的;勤工俭学,也是有靠劳动所得。因此,我不会有心理负担,反而会有成就感。但如果无缘无故接受别人的捐助,我会觉得受之有愧。”陈亮说。

对于未来的生活,陈亮并不担心,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也足以应对人生的难关。“学校都有无息助学贷款,只要毕业后工作几年就能还清。上大学我也可以努力赚取奖学金。”陈亮说。

“生活总要继续,我会慢慢适应新生活,往前走下去。”陈亮已开始憧憬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听说大学很自由,但越自由越要自律。对于那些曾帮助过我的爱心人士,即使未来我不能有所回报,也要做好自己。”

这也是那两个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父亲和班主任,曾经教会他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