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建“超级观测站”,四川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做了什么?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8-24 00:30:36

代玉巍 汪菲 四川在线记者 曾小清

一个观测站,可为地震、泥石流、将为地震、泥石流、雷雨和暴风等恶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近日,在乐山建成并试运营的“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备受关注。该系统又被业内称为“超级观测站”。

8月23日,该科研项目主导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陈界宏教授来到乐山,并向四川在线记者介绍,国内15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已成立科研联盟,共同出资近400万元、共同建设完成。

这15家单位包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四川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武汉高德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科研联盟内的各个参与团队分别投入技术、资金、设备等,将共享此监测站的所有监测数据,分别进行各自领域的科研研究。

陈界宏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团队主要负责主导整个系统的台站规划,提供基地建设意见,并组合一个可以获得多方面数据的监测系统,确保为参与团队提供一个有效的科学平台,“主要是在技术层面”。作为项目落地方,四川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则承接仪器选择与安装,并参与观测结果的讨论。其中乐山师范学院负责台站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进场调试与运行维护。

201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国家地震局到乐山考察商议选址问题,观测站选址历时三个多月,在全国范围内首选乐山进行选址,最后落定乐山市郊。

项目2020年3月底开始动工建设,10月底场地基础建设完成,11月初设备陆续进场调试,2021年5月所有设备调试完成。目前,项目已进入联合试运行阶段,并成功的获取到地震前的相关波动数据。

陈界宏说,该系统的建成,为完善震前大气层、电离层等多项异变数据提供了科研方向,也为全球震前多种物理参量异常的时空变化机制、内外源场诱发跨圈层扰动等诸多科学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