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不负“人日”之约 大年初七游客雨中祭拜诗圣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2-02-07 16:33:14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人日”。肇始于唐代诗人高适与杜甫人日唱和的“人日游草堂”,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成都市民在大年初七的重要文化活动,市民在这一天游草堂,吟杜诗,凭吊诗圣,感怀先贤。

初春的杜甫草堂内,红梅与白梅竞放。人日当天,天空中下着濛濛细雨。一大早,市民游客就从四面八方来到杜甫草堂,在工部祠前,向诗圣送上一枝梅花。

据悉,自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活动后,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十届。“人日游草堂”现已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人日,杜甫草堂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凭吊诗圣的活动。线下方面,杜甫草堂在工部祠陈放文房四宝、布置简洁的祭拜活动现场,以庄重、简洁、诗意的形式表达对诗圣杜甫的崇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线上,杜甫草堂发起了“我在草堂,遥祝君安”的活动,立足人日的文化内涵,为广大游客送上问候与祝福。

延伸阅读:“人日”与草堂

“人日”由来

何谓人日?传说女娲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晋人董勋《答问礼俗说》云:“正月初一是鸡,初二是狗,初三是猪,初四为羊,初五为牛,初六为马,七日为人。”

“人日”与草堂的关系

至宋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明清时期,这一祭拜活动流传更广。据史料记载,明初蜀王朱椿就开祭祀杜甫之先河。又据文献《修杜少陵草堂以陆放翁配飨记》所载,“以涓吉日,以中牢祀先生(杜甫)。”中牢即猪羊二牲,反映当时祭祀杜甫是以猪羊二牲之中牢进行祭礼,可见祭礼极为隆重,说明了祭祀杜甫的活动由来已久。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为成都的一大风俗。

溯其渊源,还要从杜甫与高适的友谊说起。当年杜甫漫游时,曾与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结下真挚的友谊。杜甫流寓成都时,高适正在蜀州(崇州)做刺史,经常资助杜甫。公元761年,高适在人日那天题诗《人日寄杜二拾遗》寄赠杜甫,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公元770年,漂泊于湖湘的杜甫有一天重读高适这首诗,当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伤情,遂写下《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以寄托哀思。从此,高杜人日唱和的故事便传为诗坛佳话。

清咸丰年间,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果州(南充)返成都的途中拟成对联。他熟知高杜人日唱和的典故,抵蓉后特宿于郊外,等到初七人日这天,才进草堂题就“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对联。此联一出,文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圣。此后便成为成都人的一项重要文化生活。辛亥革命以后,此俗渐衰,直到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届。

“人日游草堂”活动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重在诗歌文化,力求雅俗共赏,现已成为富于传统文化内涵、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文化盛宴。每年人日这天,成都市民便扶老携幼,相偕至草堂凭吊诗圣杜甫,吟唱杜诗,赏梅祈福。

人日寄杜二拾遗(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唐·杜甫)

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余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老病怀旧,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比作,因寄王及敬弟。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惨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熳,瑶墀侍臣已冥寞。

潇湘水国傍鼋鼍、鄂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图据杜甫草堂博物馆

标签: 人日 诗圣 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