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夏军院士:给长江建个“模拟器” 了解长江流域“前世今生”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2-11-27 05:40:18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我们对这位“母亲”了解多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迄今为止,人类在认识长江规律和预测方面,仍有很大的差距。”11月26日,灾害科学与灾害治理论坛在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论坛是将在27日开幕的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聚焦气候变化灾害效应及其应对,以视频方式作了《2022年长江极端干旱与适应性管理》的报告。他表示,包括今年在内的长江极端水旱灾害的孕育与发生,既有自然气候演变的随机性,也有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需要多学科联合探索与研究其复杂机制,提高认知和预测能力。

“我们正在给长江建一个‘模拟器’,利用它来了解流域的‘前世今生’。”夏军介绍,简单来说,“长江模拟器”就是一个以大数据驱动的长江流域综合模拟与调控决策系统。

作为一项正在实施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长江模拟器”强调上、中、下游以及“湖库—岸线—城市群”的互联互动,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强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支持,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

通俗来说,“长江模拟器”就是能够用来“了解过去的长江、认识现在的长江、展望未来的长江”——

“了解过去的长江”,即基于中生代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的考古、古地质、古地貌、古气候研究成果,再现长江流域水系产生和演化的过程。

“认识现在的长江”,是通过建设流域水系统全面监测监控能力,发展流域水系统全面模拟能力,具备对流域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评估、预警和调控的能力。

“展望未来的长江”,指针对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及社会经济发展情景,模拟预测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演变趋势。

据了解,“长江模拟器”共分为三期建设,目前处于第二期建设阶段,预计2030年建成后,将为流域水灾害预警、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现状评估、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与调控提供有效科技手段,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水资源管理、航运、防洪、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标签: 前世今生 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