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原油频道 > 账户原油 >

通宇通讯发明专利又添硕果-当前简讯

来源: 同花顺财经 时间: 2022-12-05 17:30:48

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如果出现掉话、容量下降、通话质量下降等情况,是因为过覆盖、软切换区域过大或过小、导频污染等原因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调整天线的下倾角,不但可以降低同频干扰的影响,有效控制基站的覆盖范围,还能加强覆盖区域内的信号强度。

目前天线倾角调节主要采用机械方式和电调方式。机械下倾是物理地向下倾斜天线,虽然采用这种技术也能使同频干扰降低,但采用物理下倾,其施工和维护十分麻烦,且其调整倾角的精度较低(步进精度为1°)。所以现市面流通的板状天线绝大部分采用电调方式,可调电子下倾天线允许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垂直方向性图下倾角调整,实时监测调整的效果,调整倾角的步进精度也较高(为0.1°),因此可以对网络实施精细调整。而电调天线一般采用腔体移相器和扇型移相器。


(资料图)

移相器

作为卫星通讯、移动通信设备等的核心组件,主要依靠各端口之间的相位关系来实现天线的电子倾角的调整。其工作频率、插入损耗直接影响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以及系统的重量、体积和成本等。

扇型移相器因为介质板损耗较大,使用较少,所以目前通宇通讯(002792)的板状天线主流移相器主要采用腔体移相器。

但面临的问题是

这类腔体主要采用铝合金拉制而成,此材料需要镀锡后才能进行焊接,所需成本较高,还会因为电镀不均匀性影响后期移相器三阶交调性能,增加返修成本。

科技新势力,引领向未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通宇通讯于2022年2月成功研发一种腔体移相器,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证书。

通宇通讯自主研发的腔体移相器结构示意图

该发明专利主要进行了以下创新:

电缆一端与馈电网络焊接、另一端与导电区域焊接。

连接板是正反两面均设置有绿油层的PCB板,导电区域去除部分绿油层形成的附铜区域。

连接板和腔体侧壁相应位置开设穿线孔,电缆自腔体内伸出并连接于导电区域。

部分金属化过孔均匀布设于连接板两端且沿宽度方向排布。

腔体和连接板相应位置开设安装孔,借助具有绝缘性能的铆钉穿过安装孔,并将连接板安装固定于腔体外表面。

腔体内设置两个以上并列排布的容置腔,与容置腔数量相等的多个馈电网络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容置腔内,设置连接板上的导电区域与馈电网络数量相同、且相互独立间隔,与各馈电网络相连接的电缆分别自相应容置腔内伸出并连接于相应的导电区域。

专利优势

通过在腔体外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便于电缆连接固定的导电区域,相较于传统工艺及结构需要在腔体上镀锡来实现电缆的焊接固定而言,简化了移相器的生产和装配工艺。

不会存在由于镀锡不均匀性影响移相器成品三阶互调的问题,优化了三阶互调等电性能,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合格率,降低了成本;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穿线孔,可以方便与馈电网络所连接的电缆的走线;在连接板上设置的多个金属化过孔,有利于提高耦合度。

该发明专利目前已实际应用于产品,可以实现更加精确的网络优化。投入生产使用后,该移相器电性能表现稳定、一致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对比原先使用的移相器,简化了加工工艺,同时提高了三阶交调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通宇通讯深耕通信领域二十余年,目前累计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总数达885项,国内外发明专利147项,实用新型597项,外观105项,注册商标21项,著作权证书15项。凭借着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以及对通信市场的深刻理解,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不断推动新技术落地,让通宇产品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智化升级。

标签: 发明专利 通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