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 >

果小美多地业务陷停滞 转型拼团电商不被看好

来源: 新京报 时间: 2018-05-08 21:37:37

转型拼团电商不被看好

对于裁员、业务暂停等问题,果小美方面5月6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其中包括人员收缩计划,但不代表公司出现了问题,只是阶段性目标转变。公司将继续推进线下货架,探索从“自营的重模式”转型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资产模式”,并向电商运营转变。

而据报道,果小美将采取“合箱拼团、团长代收”的模式,重点发力办公室场景为核心的熟人拼团电商。

对于果小美的这一转型,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虽然在办公室场景下有拼单可能,但其货源和消费者规模有限,很难形成直接跟厂家拼的模式,除非烧钱。社区商业研究专家王利阳也不看好果小美的拼团模式,“办公室不是高消费场景,大家都在工作,实际上做不成拼多多那种规模。”

■ 行业延伸

无人货架行业洗牌加速

低价竞争、同行偷货、点位造假等行业乱象一直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

自2017年下半年起,无人货架成为企业和资本追逐的风口。据不完全统计,最高峰时期,有将近50家企业入局,融资规模超30亿元。然而疯狂烧钱圈地抢占点位之后,并购、停运、裁员、撤点等消息席卷而来,无人货架行业洗牌加速。

多家企业出现运营问题

在一个办公场景的开放式货架上摆放零食、茶水饮料等产品,贴上二维码,付款全靠自觉,这就是无人货架。作为社区零售的补充,无人货架无限接近办公室用户,在满足即时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被认为是能够方便获取这一群体消费数据的端口。正因如此,无人货架自2017年下半年起受到资本追捧。

在无人货架“赛道”上,除小e微店、猩便利、便利蜂等创业企业外,巨头们也纷纷入局。阿里联合美的集团推出“小卖柜”,京东推出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便利购获由腾讯、鼎晖领投的2亿美元融资。同样的品牌还有猎豹移动“豹便利”、顺丰“丰e足食”。此后,无人货架行业迅速走向整合。2017年9月,果小美收购番茄便利;11月,猩便利收购51零食;2018年1月,便利蜂兼并领蛙。

伴随各企业疯狂扩张点位,无人货架的高运营成本、供应链滞后、货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开始显现。今年2月,传闻估值38亿元的猩便利被爆大范围裁员,成都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也停运。最近,有消息称便利购正在经历一轮大裁员,其中运营、销售、市场是重灾区。对此,其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存在裁员,是正常的业务人员工作考核和优化。

点位抢夺乱象频发

除行业洗牌初显外,无人货架行业先天存在的低价出货、销售之间冲突、“偷”同行货架等行业乱象并未得到改善。

在无人货架行业,获取优质点位至关重要。最近,小e微店、便利购在天津一客户办公区因抢占点位发生纠纷,双方各执一词,最终闹得交由警方处理。而在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爆料称,同行偷货、自行将其他企业的货架移出办公区、“贿赂”公司行政人员获取点位、甚至散播其他企业谣言等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除抢占点位,低价竞争也是无人货架企业获取用户的常用手段。5月3日,石家庄某公司员工告诉新京报记者,其公司有100多人,从去年10月起先后入驻了友盒、便利蜂、便利购、果小美等无人货架,这些公司经常搞优惠活动,如友盒每人每周前两单可以免5元,便利购每周五“满12减8”。

单一无人货架模式难盈利

从被资本追捧到被众人质疑,无人货架领域如今只剩下7、8家企业。业内认为,无人货架行业盈利模式不清晰,这种发展态势在情理之中,未来或将出现一两个行业巨头。

面对压力,无人货架企业也在作出调整。如猩便利开始测试办公室订餐跑腿业务,25分钟可送达;果小美则声称要试水办公室拼团电商。而为了降低货损,行业内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货架升级成智能货柜,如便利蜂、猩便利等。

对于无人货架、货柜的发展前景,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企业仅靠无人货架业务很难盈利。相对而言,用便利店做前置仓带动办公室货架可实现互补,但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社区商业零售专家王利阳认为,长期来看,如果无人货架回归到零售本质,将生鲜社区市场和办公室联系起来,可以形成战略补充。如便利购本来主攻社区,货架可以帮助它辐射社区周边市场。如果其未来能够改变运营思路,做到精细化运营,就能提供果切、外卖等高毛利产品,并利用大数据提高配送效率。(文中果小美员工均为化名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关键词: 小美 预兆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