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频道 >

聚美优品慌不择路 跨界新业务不被看好

来源: 中国商网 时间: 2017-10-09 16:02:11

总市值已跌去九成多

从2014年5月16日在纽交所上市以来,聚美在3年多的成长过程中可谓磕磕绊绊、质疑不断,聚美的股价便是最直观的反映。

上市三年多来,聚美的股价走势堪称“惨烈”,其IPO发行价为22美元,在2014年5月至8月的3个月中,聚美股价最高时曾攀升至39.45美元,总市值达57.8亿美元。但由此至2015年初,聚美的股价却由盛转衰,令人猝不及防地一路下滑至13美元以下。

在此期间聚美发生了什么呢?公开报道显示,2014年7月,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供应商被爆通过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报关单等相关文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假冒名牌服装、手表,聚美优品名列其中。虽然聚美优品很快将该供应商的所有商品从平台下架,并提供无条件退货,但此次风波给聚美声誉带来的负面效应迟迟未能消除,其股价更由此进入了下滑通道。

实际上,为了撕掉长期以来的“假货”标签,聚美上市后不久就开始了业务转型,砍掉第三方平台上的奢侈品业务,并将第三方平台美妆业务全部转为入库自营,只有服饰和配饰仍在第三方平台下运营,并在2014年9月上线了跨境业务聚美海外购。聚美希望以海外购这种能够控制品质的模式替代原有第三方平台销售的模式,来做到化妆品的全部自营转换,并加强防伪码体系建设。

至2014年底,聚美由平台向自营的转型基本完成,转型的动作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2015年1月至5月,聚美的股价逐渐回升到了25美元,然而,这种好日子却并不长久。虽然聚美在2014年及时卡位,但2015年适逢我国跨境进口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同时期的网易考拉、洋码头、蜜芽、贝贝等电商平台的跨境业务也全面步入正轨,要与这些竞争对手争夺巨头分割后余下的跨境进口市场,聚美并未表现出足够的竞争力。

2015年5月发布财报后,聚美的股价便掉头向下,并一直延续着下滑的大趋势。至2016年2月,聚美优品管理层发出私有化要约时,聚美的股价已经在6美元左右徘徊,而截至今年9月7日收盘,聚美股票已跌至3.03美元,总市值4.91亿,不及巅峰时的一成。

垂直电商遭遇天花板?

回顾聚美几年来的布局动作,除了被人诟病的影视、共享充电宝、智能硬件(2017年4月推出两款空气净化器)外,陈欧将美妆品类收归自营,重点押宝跨境电商,布局网红电商(自有高颜值员工)和精选电商(聚美优选),看起来是合乎逻辑的,但眼下的电商市场环境却没有留给聚美这样的垂直电商多少机会。

星图数据发布的《2016年线上化妆品消费大数据白皮书》显示,在B2C综合电商中,天猫仍旧是2016年在化妆品市场吸金最多的平台,全年(1-11月)份额超过了六成,京东也依然紧随其后,份额开始逼近30%。2016年线上化妆品市场份额排名为:天猫63.9%,京东28.2%,一号店4.2%,苏宁2.1%,当当0.8%,国美在线0.5%,亚马逊0.4%,在市场份额前七位的名单中并没有聚美优品的名字。

“2012年的时候,京东、天猫所占整个B2C市场的份额是60%左右,而现在二者加起来已经超过了90%,整个B2C电商正在向两大巨头的方向发展,而其他电商都在艰难寻找自己的路。”鲁振旺告诉记者。

“各行各业的垂直电商都很困难,无论是服装、3C还是美妆。”曹磊表示,目前除母婴领域的贝贝、蜜芽生存状况好一些外,由于电商平台的寡头效应日渐显现,垂直电商遇到了很大的“天花板”。

“垂直B2C电商赚点小钱没问题,一旦要做大,巨头就会出手,最近火起来的生鲜电商、网红电商都是巨头出手的案例。”曹磊说。

像生鲜电商受困于冷链物流、高损耗等因素困扰一样,美妆电商主要的痛点是其复杂的供应链。目前垂直美妆电商的市场份额都不大,因此能够拿到大牌美妆品牌授权的也少之又少。没有授权,就很难消除消费者对商品真伪的顾虑,而中小型电商平台在自行采购时面临的各种渠道的供货商鱼龙混杂,难以实现对商品来源的严格把控。

而去年“跨境电商4·8新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就聚美来说,其核心业务是美妆品类的跨境进口,而“4·8新政”中对税率的调整给聚美的自营保税模式也带来了不小冲击。

垂直电商的日子不好过,陈欧便把解救聚美的希望放在了电商以外的非核心业务上,而在外界看来,这种做法并不明智,似乎更像是陈欧慌不择路。

“其实也不是没有路,像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其实都找到了自己的路。但是聚美还在犹豫之中,它想做‘严选’,也想做空气净化器,聚美的问题是在电商方面也不是那么聚焦,步伐有点乱。”鲁振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