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财经频道 > 产业 >正文

产村相融 巴中新村建设“活水来”

时间:2014-11-17 20:48:56    作者: 87371378    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今年我家种姜能收入近12万元。”近日,在巴中市恩阳区渔溪镇金星村的生姜产业园里,村民何素兰告诉记者。

  像何素兰这样,不少村民在“巴山新居”建设中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双轮互动发展中获利,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产业先行

  新村连点成片变园区

  只是房子漂亮,如果产业支撑跟不上,农民不能持续增收,新居建设就留不住人。“要给老百姓选好聚居位置,选准产业,才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渔溪镇镇长马龙辉介绍,该镇的新居建设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核心,帮助村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流转土地、吸引农户向产业集聚地集中等方式,发展生姜种植特色产业。

  近年来,巴中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突出绿色、生态、富硒核心竞争力,实施茶叶“双百”工程、核桃“双百”工程、“巴药行动计划”等,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40个、核桃基地68万亩、茶叶基地43万亩、巴药基地24万亩。

  新居建设与产业扶持双轮互动,带动巴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驷马水乡、七彩长滩、通江王坪等一批新村成为巴中乡村旅游新热点。

  市场开拓

  从抓现场向抓流通转变

  特色农业大园区正在形成,要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还得经受市场的考验。巴中提出“从抓现场向抓流通转变,从跑田坎向跑市场转变”。

  这种转变,在巴中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贾金平身上,直接体现在他手机“朋友圈”的变化上。“以前手机里很少存企业联系方式,今年多了十几个企业老总的电话。”贾金平说,以往他每年最多出省一两次跑市场,今年他已外出招商、联系销售十几次。

  去年起,巴中着力打造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巴食巴适”,通过品牌化战略,走“品牌响、市场旺、流通畅、加工深、产业兴”的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截至10月中旬,“巴食巴适”在重庆、西安、上海、北京等地的推介活动中,已签订数亿元的购销合作协议。

  “两个转变”效果如何?四川天恩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攀用“闯市场、富农民”来形容。该公司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巴中,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又在政府协助下与日本某大型超市初步签订合作协议,1500亩有机猕猴桃不愁销路。

  “现在干部们出去帮我们跑市场,这更是我们需要的。”下八庙镇农户张德仲的话道出不少人的心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