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财经频道 > 产业 >正文

东莞制造业困境:15美元的鞋子赚不到1元人民币

时间:2016-12-01 10:35:52    作者: xiaowei    来源:东方财富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东莞劳动力成本不断攀高,迫使童水顺只能做出如此选择。按照童水顺的说法,在柬埔寨投产的工厂,初期设有3条生产线,大约1500人,新招的普工底薪为128美元,8小时,六天制,加上加班费以及其他津贴,大约是200~250美元,不到东莞制鞋工人的一半。

  “在东莞,招人困难,成本高。”东莞台协执行常务副会长谢庆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制造商选择“东南飞”,不单单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童水顺介绍,例如,一双女鞋,即使中国与柬埔寨的报价同为9美元,客户依然会选择将订单下在柬埔寨。这涉及关税的问题。因为从中国出口到欧洲的鞋产品大约要交15%~20%的关税,越南的鞋类对欧出口关税不到10%,而柬埔寨出口欧洲则享受免关税的优惠。

  最近,童水顺的工厂突然多了一些订单,他为此需要多招一些工人。但他耗时一个月,最终一个合适的也没有招到。“最大的问题是社会结构在改变。”他用自己的工厂举例说,当初选择到东莞打工的人,是因为他们老家没有工厂而不得不背井离乡。随着内地工厂的崛起,以及出于对父母子女的照顾需要,他的很多员工不再回来。

  最高峰时,童水顺在东莞开过5家工厂,员工近万,但他目前已经把这些工厂压缩到了两家,员工减少了九成,约1000人。

  东莞鞋企规模正在不断瘦身。对东莞鞋业有将近20年研究的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举例说,裕元集团在最高峰时工人超过10万,但现在只有两三万人。谢庆源说,从2008年到现在,台商在东莞的代工厂剩下的产能基本上不到1/3了。李鹏则表示,以前用工量3000人以下的被认为是中小工厂,1000人以下的被认为是小工厂。而随着大型工厂的迁出,现在3000人左右的都算是大型工厂了。

  升级也需资本

  童水顺在东莞的鞋厂已经把规模缩到最小,整体经营状况是“赚一点点,亏一点点,起起伏伏”。

  10多年前,一双出口价为5美元的鞋子,大约可以赚2美元;五六年前大约可赚1美元;现在,出口一双15美元的鞋子,甚至连1元人民币都赚不到,利润率大约只有1%,有些订单还会亏损。他们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才能将总数摊平。

  童水顺说:“一双鞋,我们现在没有利润。”即便如此,他并没有选择关闭所有他在东莞的工厂,其中一个原因是担心那些跟随他多年的员工失业。

  不过,东莞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后,尽管东南亚国家的制鞋水平已经紧追中国大陆,但在童水顺和谢庆源等台商眼中,东莞至今依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制鞋基地,其地位至今无法被其他地方所替代。

关键词阅读: 东莞 制造业 鞋子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