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中市巴城黄家沟到兴文镇,市民刘旭开车只需10分钟。“兴文真的是一天一个样,不到三年,这里已立起一座城市的架子。”对于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刘旭特别感慨:“最初,一些人对兴文的发展前景有所怀疑,现在看来,兴文新城的崛起已势不可挡。”
2014年是新区建设“三年初具规模”的攻坚突破年,面对多重困难和压力,经开区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定力、咬定目标不放松的毅力、踏石留印务求落实的执行力,全力建设巴中未来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创新中心,着力打造巴中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和窗口,全面改革、全域开放的示范和代表。
追梦新区
建设者刷新巴中建设速度
搭钢筋架、搅拌混凝土、运载机来回穿梭……10月18日,在总投资10亿元的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工地上,上百名建设者正挥汗如雨,机器声轰鸣不断。
作为巴中市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一号主战场”和“一号主阵地”,巴中经开区幅员面积101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经过近3年的建设,一座新城逐渐崛起。
经开区建设大军风餐露宿,昼夜鏖战,数十名项目挂包领导干部深入项目一线。“围绕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高起点、高品质、高品位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的重要区块组团,当前,全区近百个项目正全速推进,每天有近万建设者参与建设攻坚,不断刷新巴中建设速度。”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夕谦说。
目前,新区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及水、电、气、路、通讯专业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供水、供电、供气、“四纵三横”骨架路网、污水处理厂、安置还房、学校、医院、车站等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河道景观、城市综合体、商业写字楼、房地产开发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一个功能现代、产业高端、企业聚集、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初步呈现。
产业新区
已入驻各类企业62家
10月12日,在巴中市科创医药产业园综合办公楼施工现场,运输车往来穿梭、挖掘机巨臂挥舞,电焊工地前火花四溅,工人正对第四层进行支模,现场一片繁忙。
加快建设的科创医药产业园只是经开区产业加快布局发展的一个缩影。产业项目一直作为支撑经开区大发展的“脊梁”。巴中市委书记李刚,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等曾多次深入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助推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产业项目这条园区“生命线”,经开区建立健全独具自身特色的推进、孵化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完善奖惩机制,将项目考核纳入“一票否决”范畴。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现场问需问计,共同解决困难和问题。
目前,经开区已入驻各类企业62家,开工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太平洋集团、中国软件集团、香港达芙妮、成都置信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11家;建丰林业新材料产业园、科创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等20余个超5亿元项目全面开工,达芙妮制鞋、万马汽车、雅姿家居、鑫锐齿轮、中兴纺织等4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营运,基本形成机械制造、建材家居、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链条,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突破性发展。
开放新区
共签约落地项目70余个
筑好巢,引金凤。围绕“招大引强、延链引进、集群发展”思路,聚力展开联合招商,创新顾问招商、专员招商、中介招商模式,以市场之力提升招商实效。
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长三角、珠三角、北京、成都、重庆处处有巴中招商人的身影。不管是市级领导,还是一般的招商人员,人人皆以“拼”字当头。巴中经开区产城一体、城园相融、宜居宜业的规划发展理念,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独具后发优势的产业平台、优异的区位条件,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接受。
目前,巴中经开区共签约落地项目70余个,总投资超300亿元。今年1—9月,签约引进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58.2亿元,在谈储备项目36个,意向投资达156.8亿元。
民生新区
首批安置居民共有1956户
“住新房了,搬新家了!”8月28日,在阵阵鞭炮声中,兴文镇杨大志一家在众亲友的祝贺下,兴高采烈地搬进西片安置还房的新家。经过一个多月的装修,像杨大志这样住进宽敞明亮电梯楼房的首批安置居民共有1956户。
在巴中经开区西锦苑社区,一所漂亮的幼儿园坐落在林立的安置房中间。随着10月14日幼儿园正式开园,这也标志着社区内近2000户居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全市最好的学前教育资源。
在加快新区发展中,先后大手笔展开民生项目建设——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卫生院、汽车客运中心、东西片农贸市场等已建成投用;引进成、渝、西三地名校联合办学,建成东西片两个公立幼儿园、巴师附小总部、巴中中学总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和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资源的全覆盖。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这是巴中经开区永恒不懈的追求。巴中市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何平表示,新区发展源于群众,更有责任惠及群众,解决好“群众所需所盼”是新区建设的根本追求,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成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