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投促委传来好消息,从2011年至今年一季度,巴中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已超千亿,达1079.01亿元!巴中市提前完成2011年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招商引资五年到位资金1000亿元的目标!
人们印象中“老、山、边、穷”的巴中,却短短4年间吸引来千亿资金,是什么造就如此巨变?
勇破三论
打开山门更打开了心门
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4年很短。但对于巴中来说,4年已发生跨越千年的变化。
时间回到4年前。2011年4月28日,市委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刚提出破除“三论”——“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明确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发展第一要务和“一把手”工程。在财税、用地、金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政务服务等方面享受高效、快捷的保姆式服务,并对损害软环境行为实施严厉的责任追究。
这次会议为企业扎根巴中,为各类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合理配置创造了良好条件,营造了良好的投资氛围和投资愿景。
山门逐渐打开。
2012年3月,巴中开往成都的K9394次列车驶出巴中火车站。随后,巴南高速公路、巴达高速公路、巴陕高速公路巴中至南江段相继开通,在巴中地图上,四条高速公路十字交叉,南通成都、重庆,西接兰州,东达武汉、上海。至此,秦巴地区交通枢纽中心的“心脏”,在这片大巴山深处形成。
巴中的空中之路也腾空而出。今年2月5日,巴中民用机场试验段项目在恩阳区开工,届时将开通巴中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400万巴中人“飞”出大巴山的梦想将很快成为现实。
巴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川东向北向的“巴蜀门户”。得蜀而望陇,突破秦岭屏障,贯通成渝经济区和关天经济区指日可待。
地理意义上的“山门”打开了,破除“三论”后,思想上、策略上、行动上的“围墙”也被开放合作的大潮“冲掉”。
市委、市政府从战略高度对巴中进行定位,其目标是把巴中建成北向、东向发展高地,川、陕、渝、甘结合部中心城市。“谁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谁就抢占了发展高地。”这是市委书记李刚反复说的一句话。
破论与开门,相携而行。打开心门,开放合作;打开山门,迎四海客商。今天的巴中,开放合作已成为巴中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大开放倒逼改革,改革又产生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