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新闻频道 > 巴中新闻 > 区县动态 > 恩阳区 >正文

幸福美丽柳林继续谱写发展新篇章

时间:2015-06-19 15:06:25     作者: 87371378    来源:巴中晚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六月初夏,林木苍翠,燕语莺啼,穿行在恩阳区柳林镇的田野之间,目之所及,乡村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处处如诗如画的新居聚居点,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基地,一张张充满幸福的笑脸,无不为幸福美丽柳林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个巴中西南重镇继续谱写发展新篇章。

  A、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村民比城里人过得舒适

  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房前是菜园,屋后是果园,郁郁葱葱的叶子下,大串的葡萄挂满了架。太阳能路灯、路牌、人饮工程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玉金中心村是柳林镇2013年6月才建成的一个中心村。村支部书记李美俊介绍,以前的玉金村是个典型的穷山窝,路不通,吃水靠挑,吃饭靠天,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听说要建新居,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做梦也没想过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村委会前是村民广场,既有漂亮的休闲长廊还有标准的篮球场,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巴山新居分布在水泥路两侧,粉墙黛瓦,青石灰砖,镂空花窗。高的三层,矮的两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村民李美玉的家就在村民广场一侧,他家的三层小楼,建筑面积有270多平方米。走进楼房,现代化的装修,崭新的家具、家电,恍惚间还以为是城里居民的家,只有走上二楼大大的露天阳台,看着满眼的田园风光,才让人确信这是在农村。“现在房子大、干净、舒适,水电气都全通,有线电视、无线网络一应俱全,除了身在农村,实际上过的是比城里人还舒适的生活。”李美玉的老伴在一旁说,往年过年家里人多,房间不够有时只能睡沙发打地铺,“现在哪还存在这些问题哟,儿女们回来都住得不想走了。”

  “过去的柳林镇,是沿路自发形成的农村小镇,基础设施几乎空白。”柳林镇党委书记李浩明介绍。2013年,柳林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是首批启动的21个重点镇之一,2014年7月被列入全国重点镇。“近年来柳林镇将重点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通过两年多努力,全镇面貌得到翻天覆的变化。如今的柳林,楼高了、路宽了、灯亮了,村民足不出镇就享受到了现代城市文明。

  B、土地流转增收入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土地流转助村民回乡创业

  朱大金是柳林镇罐子沟村的一名村民,前几年在外地打工,按他的话说,“当时生活还可以”。但家乡的变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决定辞职,重新回到家乡当农民。朱大金回乡不是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看到家乡的大变化:乡村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农家乐就很受欢迎,大有前途。而且现在的罐子沟村全村土地流转基本已经完成,在家里做事既能照顾家庭也能挣钱。“现在自己家里还有一些自留地,如果有人需要,我还是会把土地拿出来进行流转。”朱大金说。

  “我们这里风景好,遍山都是树木,空气清新。村民除了种庄稼外,剩余时间就到合作社打工,我家的土地也已经全部流转了,收入增加了不少呢。”一名刚刚结束劳作准备回家的村民说。

  “伴随着新村建设的如火如荼,许多常年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创业并带动乡亲们就业。现在村民有的在葡萄园务工,有的在莲藕基地务工,有的在银杏基地务工。回乡的青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已成为柳林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罐子沟村村支部书记李兰说。

  成立合作社成就村民就业路

  罐子沟74岁的村民李洪兴将自家的几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流转,现在他在村上的三个合作社打工,仅这两项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就能够达到一万多元。“我年纪大了,在几个合作社做的都是些除草等比较简单轻松的活。在家里就能挣钱,这比原来单纯的传统农业强了很多,收益自然也好了很多。”说这话时,李洪兴的脸上始终挂着高兴的表情。

  罐子沟村村支部书记李兰介绍,全村共有村民1526人,700多个劳动力。村上的三个合作社解决了当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村里的合作社首先考虑的就是本村的劳动力,能请本村的就请本村的,实在没有合适的才会从外面请人。”李兰说。

  当地一名姑娘小李这些年在外面打工,听说村里办起了合作社,主动找到村里,希望能到在村里的合作社工作。小李的母亲说:“她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我们一直不放心,现在就在家附近工作,挺好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