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恩阳区独臂篆刻家廖术兵
“本属意冷情难休,必竟心热志不丢。虽有满腹前憾虑,却无半点后顾忧。众慕细研单手印,自觉粗荡篆刻舟。恨我残身伴日月,喜卑铁笔写春秋。”
这是单手印人廖术兵为自己写的一首诗。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坚韧与毅力“刻”出了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面对不幸奋发向上
1989年5月1日,小学一年级的廖术兵放假后像往常一样去外面放牛,在回来的途中见到一个高压电源变压器,不懂事的他用左手把变压器下面的电线捡了起来,导致左手被电击。
医生告诉他,若要保存性命,必须做截肢手术。做完截肢手术后的廖术兵变得非常孤僻,总觉得别人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不愿与别人接触。母亲既想让他去上学,又不忍心他这个样子被别人看到而变得更加孤僻。
1990年,广播电视上开始播报南江无臂青年陈杰的励志故事,得知陈杰在上厕所都需要同学帮助的情况下,却依然凭着坚韧的毅力考上了大学,幼小的廖术兵感触很深。
“继续上学,决不能自暴自弃。”他重拾信心继续自己的学业。“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自闭下去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慢慢接受自己,开始新的生活。”廖术兵说。
与印结缘拜师学艺
读高中时,酷爱写字的廖术兵写完之后想去投展,老师告诉他,想要投展必须要有一方书法印。“那个时候巴中写字画画用的章必都去找他。”在老师的介绍下,他找到了同样是残疾人,被人称为“有名的左撇子”的晏大惠。
晏大惠却告诉他,刻印不是随便就能刻的,必须对廖术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给他刻印。求印心切,廖术兵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到晏大惠店里,平时也积极查阅有关书籍增长刻印方面的知识。半年多来,两人交流了很多关于印章艺术的问题,晏大惠对廖术兵也渐渐有所了解,便答应给他刻印。无心插柳柳成荫,半年来与晏大惠和各种印章的接触使廖术兵对刻印越来越着迷,决心拜晏大惠为师,但是晏大惠却还是那句“我要充分了解你才能收你为徒”。
这样又持续了半年,晏大惠却始终没有提收徒的事情。有点灰心的廖术兵间断了好长时间没有过去。后来晏大惠托人给他带来口信,“你想学这个,必须经人介绍写一个拜师帖,还要有见证人......”
拜师贴见证人,父母亲到场,下跪敬茶之后,晏大惠收他为徒弟。即使这样,下跪敬茶也只能算是家徒,要想真正学到师父的本领,首先得处理好师父家里的琐碎事,当好“管家”。为早日学艺,廖术兵每天勤勤恳恳,终于在1998年正式拜师,从万安乡家中到市区晏大惠家中,廖术兵往返学习八年。
扬长避短以篆刻为伴
由于身体原因,2008年晏大惠告知廖术兵,让他自己发展。离开师父的廖术兵来到广东打工,正巧赶上故友半丁在广州有一场演讲,这次和半丁的相遇让廖术兵觉得,这样打工也不是办法,一定要发挥特长为自己谋生,几个月后他返回四川了。
回家后的廖术兵在半丁的引荐下,来到了巴中市一家美术教育机构做初级美术教师和书法课教师。2013年廖术兵通过朋友认识了杭州西泠印社的王利特老师,之后辞去美术教师职位,拜师王利特在成都的含庵篆刻工作室进修。
在学习篆刻的过程中,廖术兵先学汉印,后学周秦古玺;先追求字体平正,进而在平正中发掘奇特之处。他追求印章的古朴沉雄,稳重大方,以及平中见奇的意境,在传统刻印学习中尝试添加自己的创意。
逐渐地,他的篆刻作品在中华文教网、盘古艺术网等书画报刊网站上发表,许多人慕名而来求印。明年廖术兵将于含庵篆刻工作室“毕业”。毕业后他将会自己开一个工作室把篆刻艺术继续发扬下去。
谈及篆刻艺术传承问题,廖术兵说,“像师傅晏大惠一样寻一个能够读懂篆刻的人,并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