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始终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想干事是一种责任和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一要心中有民。敢于担当,首先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抱有“亏了我一个,幸福无数人”的豪情壮志;时刻以脱贫奔康大业为重,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舍小利、取大义,舍小家、为大家。二要心中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担的就是风险,担的就是责任。扶贫攻坚大业、脱贫奔康大道,面临的困难重重,考验的是党性强不强,检验的是责任心有没有。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态,视责任为动力,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个人名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走在前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三要心中有志。俗话说,心中有志,无往不胜。贫穷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只要有骨气、有志气、有恒心、有目标,就没有什么困难可阻止前进的步伐。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坚决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增强本领始终把能力体现在“能干事”上
能干事是一种本领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工作中,我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与其岗位等高的深厚理论功底、缜密逻辑思维、扎实能力素质。一是重在学习。好学才能上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脱贫奔康任务,必须努力消除“能力恐慌”和“本领赤字”。克服闲时“打打牌,聊聊天,喝喝小酒,抽抽烟”、学时应付了事的“慵懒散”毛病,自觉加强对现代工业、金融、扶贫规划、产业发展等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集聚敢于担当的本领。二是贵在执行。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未来的领导者》中指出:“领导者缺乏执行力恰恰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现代的社会更需要的是执行型的领导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必须坚决执行、绝不含糊。市委、市政府决策了的事情,我们要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抓紧办好,决不允许说三道四、临阵退缩,更不能阳奉阴违、自行其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理论付诸实践、思想变为行动、决策化为现实。三是赢在创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巴中实现后发赶超,创新驱动是关键,超常思维是根本。要坚决破除“唯环境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要善于从战略机遇中寻找空间,未来十年,我们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两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机遇,这将给巴中发展带来潜在的“政策红利”和重大契机。要善于从比较优势中抓重点,巴中生态优势明显,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优势。要善于从深化改革中培育新动力,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改革思路,革除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问题为导向,蹄疾步稳推动农村改革实践,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真正使农村资源变资本,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和动力。
善作善成始终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
干成事是一种收获和成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成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工作才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家。”当前,在我市脱贫奔康路上,需要啃的硬骨头很多。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善作善成。一是干实事。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干成事必须坚决克服“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不良心理,埋头苦干、少说多干,不空谈,不作秀,不造假,真正把精力和心思放在解决问题上。要持之以恒抓好“1+6”扶贫工程,限时实现脱贫奔康目标。加快建强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带头人,整顿建强增活力,服务聚强凝聚力。认真落实省委“十个着力”部署,按照区域发展规划,坚持不懈抓好“巴山新居”、产业培育、乡村道路、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生态环境等“六大扶贫工程”,加快解决区域贫困的共性问题。要突出抓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医疗救助扶持、低保政策兜底、灾后重建帮扶”等“五个一批”工程,加强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要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投入机制,在增加政府投入、创新融资投入、吸引市场投入、引导社会投入、激发群众投入上下功夫,想办法,积极破解脱贫奔康的资金瓶颈。二是求实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工作干得怎么样,最终要看实效、看实绩。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情况弄得明明白白、把办法想得周到管用,做到谋一件成一件,力求工作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瞄准一流水平,勇于突破局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闯出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三是惠民生。我们共产党人谋发展、促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要克服好大喜功、脱离群众的错误政绩观,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实现市委提出的“摘帽”、“销号”奋斗目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在巴中脱贫奔康大道上,我们只有知难而进、与贫决战,才能打赢脱贫奔康攻坚战,确保巴中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