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联储2014年11月结束QE3以来,美联储加息就犹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全球金融市场之上,也是人民币汇率市场重点关注的变量。
刘晓博:人民币或发动“闪电战”
著名的财经传媒人刘晓博认为,在12月份,中国央行应该还会有一次降准和一次降息,这将再次给人民币带来贬值的压力。在美元加息的时间点上让人民币适当贬值,怎么看都是合理的。否则,就是对美元以外主要币种被动升值,这对于中国经济将雪上加霜。
过去10多年里,在美国的人威逼利诱之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国人也形成了一种观念:人民币升值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贬值是可耻的。其实,汇率的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合适,对自己有利。日元在九十年代的“傻蛋式升值”,给日本带来了“失去的20年”。
最近一个时期,欧元和日元都在贬值,资源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强势的货币只有美元和英镑,然后就是人民币。如今,我们的制造业已经被高汇率挤压得难以生存了。
人民币适当的贬值,不仅可以改善制造业的境遇,保就业、保民生,还能减缓资本外流的速度。在美元加息前后,人民币应该有一次闪电式的汇率调整,幅度可能为3%到5%
万钊:人民币贬值空间将不超过10%
著名的经济学博士万钊发现,历史上的两次加息周期中,首次加息日前后广义贸易加权美元指数的走向完全不同,1999年加息周期中美元升值,2004年加息周期中美元贬值。但是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首次加息日前后,美元走向具有一致性。2015年本次加息周期的首次加息前,美元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升值走势,那么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能否继续保持升值走势?需要寻找经济基本面的更多数据。
如果我们观察一个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到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经常项目收支呈现明显的镜像对称,两者的背离顶点在2006年,即美国次贷危机前夕,当时新兴经济体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为4.9%,而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GDP比例为-5.8%。次贷危机后,美国开始修复经常项目失衡,美国和新兴经济体的经常项目开始收敛,从国际收支周期的角度看,美国正处于自1980年以来的第二轮国际收支周期中,其修复的终点是达到国际收支平衡。估算其发生的时间点在2018年前后。
本次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同样意味着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美国私人部门开始加杠杆,新兴经济体的真正危机可能才刚刚开始。上文提到,美国修复经常项目失衡的时点可能2018年前后,这个过程将支撑美元在未来两年内仍然处于升值通道,并给人民币汇率带来极大的压力。假设本次广义贸易加权美元指数升值周期能够走到1999年加息周期中的135的历史高位,相当于较目前水平升值10%左右,这也是人民币贬值的最大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