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6日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当天下午的论坛议题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在发生e租宝这样波及范围广泛的危机事件之后,指望P2P乃至互联网金融行业延续之前的监管状态是很不现实的,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重要的拐点期已经悄然而至。
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发布了《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报告(2015)》。经过分析,互贷网认为其中有三个要点值得关注:
一是P2P短期利空。被拎出来单独组成一类,而不是与小额贷款和消费金融归为一类,P2P单独享受特殊监管关照的可能性比较高。不归入传统和全新这两个已经足够覆盖所有模式的定义,有点像面对存量改革时常用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可以为新的监管方式改革留下足够发挥的灵活空间。对P2P这种涉及老百姓资金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特别是在e租宝事件之后,减少争论推进监管细化和落地,对监管层和P2P行业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是P2P长期利好。原因在于P2P没有被归入金融信息服务。如果要求P2P与风险经营彻底分离,成为单纯的信息流转平台,固然不会产生用户和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资产纠纷,可同时也会降低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在我国金融体系必须从银行独大转向多元化金融生态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选择具有现实合理性,但也同时大大提高了监管难度。想要避免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最需要做的是提高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监管水平。
三是互联网金融远远还没有定型,随着各种模式的新陈代谢仍然会有新机遇。例如,在区块链技术逐渐被互联网金融各个分支学习借鉴的同时,比特币本身却陷入越来越多的争议当中,互联网货币也没有被列入定义的子类。疑似庞氏骗局的MMM金融互助社区,交易及获利都与比特币密切相关,严重推高了比特币的投机性。未来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创新,区块链技术的影响力或将超过最早引入该技术的比特币。
与此同时,据报道,银监会牵头制定的P2P管理办法已成型,现处于内审阶段,将于本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随着最高规格互联网会议对互联网金融的正式定位,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也逐渐清晰地展现出来。而如何在红线之间保持增速和安全的均衡,是每个互联网金融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