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凤凰栖落唐山,城中之山遂名凤凰山。多少年来,特别是往昔40年,美丽的传说给了唐山人无限慰藉,也让这座城市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凤凰涅槃。

涅槃重生新唐山。 资料图片
这一切,都要从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说起。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矗立在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碑文这样记述着那场7.8级大地震。
整整40年了。时光,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但冲刷不掉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唐山,每一位大地震的亲历者,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不算长也不算短的历史片段里,他们痛过、苦过、哭过、笑过,有的平凡一生,有的弄潮一时,不论遭际如何,他们都从那个共同的起点出发,激荡起个人与时代的命运交响。
“活下来”——
在向死而生的日子里,有着最坚强的力量
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单任群即将呱呱坠地。
瘦高瘦高的单任群,现在唐山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她选的手机尾号是“728”,汽车牌照尾号还是“728”,看到有人名叫“震生”,她就禁不住要问:“你也是地震当天出生的?”
对那一天,比单任群更刻骨铭心的,是她的父母。
单任群的父亲单春启,新中国的同龄人,当时为驻广西某部空军战士,7月26日休假回到唐山家中。母亲于继英,当时是唐山市织布厂工人。
7月27日晚,天气异常闷热。大地震来袭时,于继英尚在梦中。房屋倒塌,他们被埋在里面。单春启很快反应过来,但腿已被压住。他拼尽全力挣扎,双腿剐蹭得血淋淋的,钻出去,又马上将妻子拉了出来。这一吓一拽动了胎气,于继英出来就难受得坐在了地上。
“你先忍忍,我得去救人。”单春启徒手从废墟里扒出来3位邻居,但他的母亲、弟弟、岳母都遇难了。
每3个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就有一个由废墟中生还,唐山市区有几十万人在互救中重获新生。
“我们刚到唐山时,看到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除了孤零零的几座建筑,民房几乎全部倒塌。”一位率部赶到唐山救灾的将军震惊了,尽管他身经百战,无数次目睹残酷场面。
于继英的姐姐家住受灾稍轻的丰润县,心里惦记临产的妹妹,一早就拉个排子车赶到唐山市区。单春启把妻子扶上车,去姐姐家待产。
一路向北,赶到任各庄公社时,于继英感觉要生了。找到卫生院,卫生院塌了,医生都已赶去唐山救人。千呼万唤,终于找到了一位乡村接生婆。
“找不到剪刀,脐带是用铁片割断的。”这个细节,于继英记忆犹新。
一整天,于继英他们都没吃没喝,单春启找到一个代销点,说明情况后,人家也没要钱,“给你包红糖吧,还有最后几块蛋糕。”
“那碗红糖水的味道,我记了一辈子。”于继英产后没有奶水,她姐姐就抱着孩子,在村里吃“百家奶”。
如同单任群以自己的方式铭记“728”,父母也在孩子的名字上刻下感恩的烙印:“任”,指出生地任各庄;“群”,指好心的群众。“绝境之中,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伸出了援手,我们无以为报,只能给孩子取这个名字作为纪念。”于继英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