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财经频道 > 外汇 >正文

推进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时间:2014-11-10 09:24:04    作者: 87371378    来源:巴中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1月7日,在巴中经开区召开的重庆经济协作区第17次市长联席会上,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方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肖金成作区域合作主题演讲,为长江上游经济带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出提出自己的观点,获得与会的重协区成员单位共鸣。就主题报告内容整理后刊发,以飨读者。

  一、长江经济带包括哪些范围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包括九省二市(9+2):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面积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二、打造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支撑,是带动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推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

  三、长江经济带的功能定位

  长江经济带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四、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特征有哪些

  1、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沿流域自上而下逐渐提高。长江下游城镇化水平67%,长江中游48.5%,长江上游47.8%。2.、城镇化推进的动力不同。下游跨省流入人口占城镇常住人口52.1%以上,中游跨省流出人口比重为9.1%,而上游四省市跨省流出比重为13.9%。3、三大城市群与六核多极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长江经济带已形成长三角、长江中游、川渝三大城市群,初步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成都为核心,以合肥、芜湖、安庆、南昌、九江、宜昌、襄阳、长沙、岳阳、万州、贵阳、遵义、昆明等为重点的“六核多极”发展格局。4、三大城市群成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2000年至2012年,长三角、长江中游和川渝城市群城镇人口占长江经济带城镇人口的比重由52.8%提高到55.2%。三大城市群的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分别由19.8%、17.6%和15.4%提高到21.1%、17.8%和15.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相对突出。三大都市群已经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未来,随着产业向上游转移进程的加快,产业布局向上游延伸,长江中游和川渝城市群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

  五、长江经济带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海以及江苏苏南地区人口流入压力较大,资源环境超载的矛盾日益突出。上海及苏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城镇化水平超过80%,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和人口流入压力最大的地区,平均每年增加人口超过150万,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上海市土地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上海常住人口达2302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10年增加62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63万人,其中外省55万。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2万人,远远超过东京每平方公里1.45万人和纽约每平方公里1.05万人的水平。

  武汉、重庆、成都存在城市首位度(指一国或地区最大城市的人口数与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数之比值,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过高、人口过度向大都市集中的问题。武汉市2012年市辖区人口555万,襄樊市225万,宜昌市125万,荆州市113万,鄂州市109万。武汉市的首位度为2.3。2012年,武汉市常住人口为101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0万人。重庆市区土地面积54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94万人;万州区被称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2012年常住人口仅为158.31万(其中包括一大部分农村人口),为重庆主城区的五分之一。

  大量地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吸引集聚人口能力不足,小马拉大车。长江经济带只有25个城市的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其他城市建成区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这些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承载人口的主要载体。由于吸纳能力较小,不足以吸引区域内农村人口进入,导致了全省人口奔省城、全国人口奔上海的局面,造成大量的人口候鸟式迁徙。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