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农业部经济管理运行司副司长赵铁桥
11月26日,来巴中市参加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研讨会的农业部经济管理运行司副司长赵铁桥接受记者专访,就巴中市农业合作社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通过这两天的参观了解,对巴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什么印象?
赵铁桥:巴中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突出产业特色方面做了很多文章,立足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挥生态和资源优势,科学布局特色产业,比如养殖业、种植业等。新村建设的产业都非常适合当地实际,老百姓可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产业基础,如果没有产业做基础,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只有生产发展了,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才能建设新村,乡风才能文明。
记者:农业合作社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
赵铁桥:农业合作社在新村建设中首先要担当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把分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抱团采购、投入、销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的商品化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通过农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其次,基于农业合作社独特的凝聚力,还会带来农村文化、生态、乡村治理上的积极变化,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社会治理、农村民主进程方面有重要作用。
记者:生产资源确权对农业合作社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赵铁桥:通过确权颁证,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赋予农民完整的财产权,这些资源不再困住农民的手脚,农民通过入股、抵押、担保和流转等形式,为增加财产性收入打通渠道,进一步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农民也可以大胆地加入农业合作社。
记者:当前,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规避土地股份合作的风险?
赵铁桥:首先要找准产业,充分考察市场。其次要培养合作社人的风险意识,市场有风险,不可能只赚不赔。还要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互助保险制度。
记者:能对巴中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吗?
赵铁桥:巴中的农业合作社要立足于当地的资源气候条件,通过“巴山新居”建设,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巴中通过农业合作社找到了脱贫致富好的路子,我相信巴中在未来的实践探索中会给我们更多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