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新闻频道 > 巴中新闻 > 区县动态 > 平昌县 >正文

平昌县新产业急需技工 工厂里50个重要技术岗位没本地人

时间:2014-08-29 11:41:37     作者: 87371378    来源:四川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平昌县发展的新产业急需技工,而这个农业大县的多数劳动者却无一技之长。

平昌县工业园区的一家摩托整车制造企业,工人们在组装摩托车。

平昌县工业园区的一家摩托整车制造企业,工人们在组装摩托车。

  在四川兆润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50位负责“关(键)重(要)工序”的技术工人集体被戏称为“老外”——都不是公司所在的巴中市平昌县人。

  “本地技工招不到啊!”企管部主任梁波有些无奈。

  近年来,平昌县积极引入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高大上”产业,但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的技术工人储备几乎是空白。“新产业发展急需技工,而大多数劳动者却无一技之长。”该县就业局今年的内部文件《就业促进工作现状及对策》(简称《现状》)称。

  技工“零储备”遭遇技术人才需求,该如何解决?

  “技工荒”普遍一个园区缺1200人

  作为“老外”一员,负责调试新下线摩托车的杨涛,如今也带了两个本地“徒弟”。“跟我之前,连摩托车都没摸过!”这位重庆合川人笑言,要出师,俩徒弟还得再学几年。

  不过,企业发展可等不了几年。其新生产线很快将投入使用,技工缺口在100人以上。“本地招不到,只有到外地挖人。”梁波坦言,从总经理到部门领导都亲自出马,动用各种关系在重庆挖墙脚,解燃眉之急。

  8月13日到14日,记者先后走访该县产业园内渝翔机械、双喜制衣等5家企业,它们均存在“技工荒”问题,“连个维修、调试生产线的人都找不到!”平昌沃德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陈先弟坦言,因生产线故障,企业目前最长停工达2天——如果有资深技工,一下午就可找到并解决问题。

  平昌县就业局就业指导股股长张中介绍,年初对园区部分规上企业摸底,用工缺口约2700人,其中技工缺口约1200人,“产业园企业陆续达产后,(缺口)会更大”。

  本地没储备外地技工难招来

  为何会出现“技工荒”?“在重庆贴个告示,招1个摩托车零件技工,第二天能来50个合格的;而在平昌,50天等不来一个——没得(产业)基础,之前就没人会的嘛!”四川渝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行政部部长张国才一语中的。

  和许多传统农业大县一样,在平昌县的劳动力“蓄水池”内,几乎没有技工这一类。2005年该县第二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8.7%。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股负责人表示,此前仅有白酒酿造、农产品加工等少量工业,“怎么会有很多技工?”

  技工“零存量”,面对的是急速增长的工业需求——平昌提出工业强县,近年引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产业,启动星光等3大工业园建设,第二产业GDP占比从18.7%跃升至52.9%。

  从外地招人,能否解决本地“技工荒”?“外地来的不够稳定,原因很简单——待遇会比大城市低几百到一千元。”双喜信德制衣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唐宏直言,当地原料、制成品物流成本高,核心优势在于廉价人力资源,“如果和大城市工资一样,工厂也没必要设在平昌。”

  技工可培训政府补贴职业院校齐跟进

  张中认为,解决技工来源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本地人,“从长期来说,各产业形成集群后,最终能聚集起足够的、在各厂间自由流动的本地技工群体。”

  在起步期,该如何救急?平昌县的做法是,由政府分担企业培训成本。该县就业局副局长潘红卫介绍,企业可申请成立培训中心训练新员工,政府根据其岗位类型、技术难度等给予企业一个人几百至上千元补贴。

  但张国才坦言,培训出一位合格车工,耗时4个月以上,补助金不能覆盖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只能“以工代训”,“缺乏系统讲解、直接上手操作,效果还是不如脱产集训。”

  依托职业院校开展针对性培训,可规模化培养技工。潘红卫介绍,平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建设滞后,县域内学校尚未开设摩托组装等产业紧缺专业。他建议,可整合人社、教育、扶贫、农业等分散的专项培训资金,集中购买产业所需的培训服务。

  学校的回应很积极。平昌通用职业技术学校负责人蒋吴梅表示,该校正添置培训设备和老师,开设针对园区企业的校企合作培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