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记者在走访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巴山新居聚居点时,一块介绍该村网格管理员责任和联系方式的公告牌引起了记者注意。
网格管理员王兴忠向记者介绍,从去年10月起,新庙村着力打造全村网格化管理,大半年来,依托信息化平台体系,“一张网”在全村全面铺开,网格化、精细化的管理和全方位的协调沟通机制将服务延伸到了家家户户。
网格就是“责任田”
现在,王兴忠每天早晚都会在所在辖区巡察一遍,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处理的则及时上报,做好每天的管理日志,并随时登陆手机系统进行在线录入。
“过去,想要弄清楚村里有多少房屋,有多少住户,每户人家具体有多少人,各种数据都得翻查纸质材料。现在,只要一台智能手机,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全村的人口、住址、住房等信息便一目了然。”王兴忠举着手机向记者介绍。
新庙村面积3.2平方公里,5个农业合作社,261户1024人,按照“一村一网格”、“大社区、小组团”的原则,形成一个网格,并按照10到15户人家的规格形成了15个组团,每个组团推举一个“明白人”,负责每天搜集村里大小事情,及时向网格员汇报。
通过网络“天眼”的帮助,王兴忠坚持“每天一巡,巡访结合”,随时掌握自己“责任田”里的动态,并通过智能终端机,与法律、民政、农牧业等部门紧密互通,形成多方联动的立体化网格局面。
翻开王兴忠两本厚厚的管理日志,内容涵盖代办事务、调解矛盾纠纷、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政策法律宣传、民情信息搜集、特殊群体救助等多个方面。王兴忠打趣地说,“我的工作就像保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