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此次会议旨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会议分为现场参观考察和召开全体会议两大部分,省农工委、省发改委等省文明委成员单位和涉农部门有关处室、各市(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等90余人将先后前往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和平昌县驷马镇当先村等地参观考察。
近年来,我市坚持统筹城乡,着力打造巴山新居、细胞创建、道德建设“三大品牌”,农村群众拥有物质“获得感”、收获精神“幸福感”不断增强,农村文化不断丰富,最美乡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
为更好地展现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本次参观中,鹦鸽嘴村将重点展示该村村规民约三字经、村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族训家规、鹦鸽嘴战役陈列室、文化院坝、幸福大院等建设情况;新庙村将重点展示村情村史、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村文体中心、网格化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四好”建设情况;当先村将重点展示村歌、村训、乡贤文化、孝文化楹联长廊、新二十四孝故事、志愿服务、美丽家庭评选、乡村文化大舞台、孝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等情况。
南江 打造新村文化品牌
农村今日景色新,改道改厕建家园,家家户户讲卫生,户户争挂文明星,陈规陋习随风去,文明新风进新村,农家今朝醉春风。”这首不知从何时开始流传开来的新歌谣,唱响了南江美丽新农村的主旋律……
今年以来,南江县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为主题,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12月6日,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不远处的游乐场所,几名小孩子正在玩跷跷板,嬉笑玩闹;亭子里的老人们或唱歌、或下棋,悠闲自在;图书室里几名年轻人正在学习种植技术,一会儿讨论,一会儿查阅资料……一股文明新村之风迎面而来。如今,当地老百姓不仅住上了新房,有了自己的产业,而且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了。
11月28日,一年一度的正直镇“大酥肉节”盛大开幕。据了解,每当杀年猪、娶媳妇、过春节等重大活动节日,正直村民都会制作这道菜肴来招待远近客人,谁家的酥肉大就代表谁家的宴席办得好。客人临走时还不忘打包,带给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分享,这种文化和情感伴随着大酥肉世代传承;慢慢地,这道特色美食就成为了当地人表达孝心和爱心的方式,也代表了南江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名片,新村建设就是需要以文化为支撑。”南江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种以文化为支撑而打造的乡村,不仅有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延续了孝德文化。”当天,来自陕西汉中的游客李先生深切地感受了正直乡村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巴山新居建设,切实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乡村文明程度。截至目前,全县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6个,市级文明村镇26个,县级文明村镇136个。
通江 精神文明为新村“加分”
初冬时节,徜徉在通江县广纳镇渠江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的二层“小洋楼”间,花木扶疏。休闲广场上,老人、小孩、大妈或健身、或嬉戏、或跳舞,各得其乐;文化大院内,村民在农家书屋里学习致富技术,小孩在老师指导下写字作画、弹琴唱歌,老人在棋类室内下棋消遣……环境优美、邻里互助、生活多姿,一股文明之风让人倍感和煦清新。
“左右左,左右左……”12月3日,在沙溪镇王坪村文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趣味运动会正在举行,比赛项目有两人三足跑、合力运南瓜、抢运玉米、剥花生、拔河等,这些项目考验着夫妻、婆媳、父子、村组间的团结协作,呐喊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下面,我宣布投票结果,‘助人为乐’获得者是屈昭师,55票,‘孝老爱亲’获得者是罗海平,57票……”近日,在民胜镇鹦鸽嘴村,经过村民投票,2015年第三季度“身边好人扮靓巴山新居”评选结果出炉,5位村民分获“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勤俭节约”好人表彰。像这样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如今已在通江农村、社区、企业广泛开展。
乡村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夫妻二人各自撑起一所乡村小学,坚守山村30余年,先后培养出50多名大学生;护林员景祥俊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守护山林;农民聂正远继承父亲遗愿,义务守护红军烈士墓33年……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永不走的乡村教师”、“永不走的乡村医生”、“永不走的科技带头人”、“永不走的群众工作队”队伍中去。
近年来,通江县以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为切入点,注重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发出万众创新、实现业兴家富的精神动力。
平昌 五星家庭乡邻赞
前不久,平昌县驷马镇创举村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幸福家庭”评选活动,在“业兴家富、礼教人和、庭洁院美、身康体乐”四项评比中,李家华家均得了五星。这是李家华家第三次蝉联“幸福家庭”之冠。
2011年,李家搬进了巴山新居,将好家风也带进了新居。“我们这边现在环境好了,平时来耍的人多了,要爱惜这得来不易的好日子。”李家华时常告诫自家儿女。
与李家一起搬进新居的还有47户人家,在李家淳朴家风的影响带动下,邻里之间少了猜忌,多了谦和,近年来未发生过一起邻里纠纷。“和他们家当了这么多年邻居,还没见过他们家人和谁红过脸。”提起李家华,邻居吴清云竖直了大拇指。
近年来,为发挥好李家华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创举村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今年有48户农户参加星级家庭评选活动,其中12户被评为星级“幸福家庭”,比去年增加了4户。“在李家的带领下,得不得牌、星多不多,成了大家脸面的象征,都在暗暗地较劲呢!”村民陈庭琼笑着说道。(记者裴玉松)
恩阳 村规民约“约”出新村好风气
12月7日,记者来到恩阳区明阳镇高店子村,一幢幢巴山新居白墙青瓦、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之中。
“老百姓搬进新家,原来的一些坏习惯也搬了进来。”村支书董仕勇说,村里随意堆放杂物、乱扔垃圾,为鸡毛蒜皮的事产生纠纷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村‘两委’及时制定了《村规民约》,并通过会议、展板、“村村响”等方式紧抓宣传教育。
为了使《村规民约》落实到位,全村推选出了五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监督小组,同时在村委的村务公开栏上专门开辟“曝光栏”,“在曝光栏上,会将村民的姓名、不文明行为全部列出,并责令他们在相应的时间期限内整改。”而记者看到,现在“曝光栏”一栏内容空空如也。“现在村里的风气大变,这块‘曝光栏’也快要‘下岗’咯!”董仕勇笑着说。
“《村规民约》包括村庄整治、村风民俗、邻里关系方方面面,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很大,我们也愿意遵守。”现在,村民董治福养成了晚饭后将垃圾分类定点投放的习惯,“我还可以顺路到休闲广场健身散步,日子过得就跟城里人一样!”
“现在不管走到全村哪里,都很难发现一处垃圾。”赵基成夫妇是高店子村人,但因生意缘故长期居住在巴中、成都、北京等城市。随着家乡“巴山新居”聚居点建成,夫妻俩毫不犹豫返乡置业,并准备和朋友一起搞乡村旅游,“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这样美丽的乡村,回来了怎么还愿意再离开呢?”(记者杨佳)
巴州 群众才是新村“当家人”
12月8日,走进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清新空气迎面而来,干净整洁的道路穿插在新居之间。村主任陈斌说,新村文明指数的提升是村规民约起了作用。
据了解,枇杷村把群众商议定出的《卫生管理制度》贴在墙上,规范大家的日常生活。除卫生管理制度外,枇杷村的村规民约在制定宴席承办制度方面起了大作用。村民金显敬回忆道,“过去有些家里为了办宴席,修个院坝也要办坝子酒,平个坟头还要办个坟头酒。”
2008年,枇杷村正式制定宴席承办制度。“制度规定,严禁不满60岁办寿酒,严禁二胎、三胎办满月酒,严禁办兵酒、碑酒、坟头酒,取消凉菜和礼品,取消送水礼和回敬礼物等。”村支书杨彬向记者一一道来。
“这样的制度,咱老百姓都是赞同的,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做,那就好了。”村民张正原是枇杷村实施规定的第一户人家。
杨斌表示,近年来,枇杷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民主制定村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下一步还将继续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制度,使“幸福美丽乡村”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