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荣获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让人们把目光再次转向作家这一群体。而在当下,除了文学作家以外,还存在一个神秘的写作群体——网络写手,据媒体统计,我国目前拥有超过200万人的网络写手。那么,网络写手真实的生活状态到底是怎样的?近日,记者联系到巴中籍网络写手小嘉(化名),她向记者讲述了键盘上的世界……
收入不一 最低收入每千字3分钱
小嘉是巴中通江人,从小喜欢文学,20多岁的小嘉去年毕业后,就走上了自由撰稿当写手的道路,目前在广东一家公司上班,网络写作是她的兼职。“这纯属个人爱好,挣的真的很少,养家糊口目前都不得行。”小嘉开门见山地说。
早在2005年,网络写手异军突起,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日渐成熟催生出一批高收入作者,2013年网络作家富豪榜“唐家三少”以2650万元版税蝉联状元宝座,“天蚕土豆”以2000万元版税位列第二。
然而,并非所有网络写手都能得到高额的收入。“1000字只有几分钱,最低是三分钱,有些写手每天在网站发文达到几万字,到手也不过几块钱。”在小嘉看来,虽然只是几分钱,但这是一个聚集人气和点击率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作品必须尽快更新,如果不更新,读者自然会流失,但是否更新作品,却不能决定收入,“更新是对写手的起码要求。”
赚钱模式 阅读量和点击量与收入挂钩
除了少数知名写手能够获得版权收益,目前大多数网络写手的收入直接与阅读量和点击量挂钩,庞大的读者群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如果读者达到网站要求的数量,写手就会与网站签约,从读者那里获得的利益,网站与写手进行分成,一般是五五分成。签约之后,写手的作品一般会在网站上架,上架的意思就是文章开始进入收费阶段。
为了维持粉丝,写手们必须不分昼夜地泡在网上码字,如果不能保证每日一定篇幅的更新,读者就会流失。有“码神”之称的唐家三少坚持每天上传8000—10000字,每年写作量不低于280万字,最多的一年写了400万字。
“如果作品足够好,网站就会对写手的作品进行买断,买断也是网络文学的最高级别,收入自然高出许多,每千字可以达到10元钱,甚至更多。”小嘉说。
工作状态 每天写作大量挤占时间
在小嘉看来,做专职的网络写手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这个群体犹如一座金字塔,大多数人只能在最低端。“这既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又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每天就坐在电脑前,基本与世隔绝,难道不是封闭。但你面对的又是成千上万的读者,又何尝不是开放。”读者的肯定往往是写手的信心源泉,在小嘉的“QQ说说”里,多条签名是感谢读者的赞扬和自我安慰。
“坐在电脑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这对身体是巨大的损害。”小嘉说,读者经常会对小说剧情进行干涉,这也给写手们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有时为了求得阅读量和点击量,不得不迎合读者的口味,违背初衷。
在交流过程中,小嘉从来不认为自己算是“作家”,称没有达到那个地步。“我也没有想过一直做这个,一般人靠这个是不能养家糊口的,每个月就几百元的收入。现在当写手也只是我的一个爱好,因为我一直喜欢文字。”
虽然网络写手的道路十分艰辛,但对于很多文艺青年想要成为一名网络写手,小嘉还是给出了建议。“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网站去发文,引起网站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他们就会主动联系你。”小嘉说,自己一般去的网站是榕树下、若初、小说阅读网、蔷薇书院等网站。写手也可以自行联系网站的编辑,一般的网站都有编辑的联系方式,把自己的作品发给对方,看看是否符合网站的风格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