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巴中在线 > 企业频道 > 企业人物 >正文

张学开:创业路上苦乐同行

时间:2014-11-05 17:06:44    作者: 87371378    来源:巴中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打零工,做广告,开公司,回乡养蛙、养鱼、养猪,张学开的人生道路起伏跌宕。面对失败,他没有退缩,而是将失败当成前进的动力。如今,他的猪场初具规模,鱼塘也即将盈利。回首自己的三次创业,他说,虽然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会有诸多困难,但他有信心在政府的支持下,把产业做大做强。

  初具规模的养殖业

  10月25日,在巴州区清江镇,张学开站在合伙兴建的猪场内,查看即将出栏的生猪。这个占地2500平方米的养猪场内,养着700多头育肥猪,400多头仔猪,11头公猪及30头母猪。“我们计划每月出栏200余头。”张学开介绍,近期猪价上涨,年内猪场即可实现盈利。

  从猪场下山,山湾里零星分布着16个鱼塘。张学开的合作伙伴王丛玉介绍,他们承包经营的16个鱼塘水面积达30余亩,还发展了80多亩草场,鱼塘鱼苗总数达3万余尾。“今年年底,所有的鱼塘共可出产1万多斤鱼。”王从玉说。

  依托猪场及鱼塘,张学开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当地村民用土地入股,十余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

  三次挫折损失数十万

  说起回乡创业路,张学开和王丛玉经历了三次挫折,损失数十万元。“回乡创业的想法是在2011年底产生的,当时看到牛蛙销路好、附加值高,就和王丛玉商量回乡养牛蛙。”张学开说。经过多方考察及论证,2012年,两人正式回乡创业,投资50余万元,整理鱼塘、买种苗。然而,牛蛙的养殖却不是两人当初想象的那样顺利。“当时,我们花了4万多元,买了300对种蛙。”张学开说,可到母蛙怀孕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母蛙开始接二连三地死亡。张学开和王丛玉一开始以为是供氧不足或者是生病,可想尽了办法,母蛙却依旧成片死亡。找购买牛蛙种苗的公司,最初公司的人还指导他们如何用药,后来却连电话也不接,最终,那家公司人去楼空。将近半年的辛苦和巨大的投资就这样打了水漂。

  牛蛙是不敢养了,张学开和王丛玉便想利用成形的鱼塘养鱼。2013年春天,他们开始购买鱼苗,租用草场养鱼。可就在当天夏天,由于天气原因,鱼塘内的成鱼成片死亡,3000余斤上万尾成鱼和鱼苗死亡,直接损失达2万多元。

  “当时想着,不能只在养鱼这一棵树上吊死。”去年7月底,张学开和王从玉再次投入280余万元,在当地建起了猪场。猪场刚刚建成,就遇猪肉价格暴跌,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猪场出栏毛猪全部亏本。“在仔猪、粮食等成本上,就亏了30多万元。”连续的投入和连续的挫折让他和王丛玉几乎绝望了。张学开说:“还好,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开始上涨,按照现在的毛猪价格计算,到今年年底,我们可能实现少量盈利。”

  “大老板”的回乡路

  回乡创业经历的种种挫折,在张学开看来,却是创业的动力源泉。再说,不经历失败,就不能见彩虹。

  张学开是经开区兴文镇人,初中毕业后,他拜师学习修鞋技术,在清江、兴文两地跑,收入基本能维持家庭生活。随后,他又到陕西、厦门等地打工,烧电焊、做广告,随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业务一直很好,2010年前后,一年收入在50万左右。”张学开说。因为开公司小有成就,张学开在兴文街道建起了七层楼高的住房。他也由此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老板”。

  “父母身体不好,年龄也大了,需要照顾。”张学开说,巴中有句俗话,叫远走不如近爬坡,他一直希望回乡发展。近几年来,巴中发展日新月异,更坚定了他回乡创业的信心。于是,2012年,他毅然选择了回乡创业。

  “我们先后投资了300多万元,现在资金运作有点问题。”张学开坦言。虽然如此,在国家政策及地方政府的扶持下,他相信,只要他坚持下去,他的养殖合作社的前景将一片辉煌。

关键词阅读: 张学开 创业路上 苦乐同行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