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巴中在线 > 企业频道 > 企业人物 >正文

让梦想在故乡绽放

时间:2015-09-20 10:35:36    作者: 87371378    来源:巴中日报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记“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朱以宪

  他,1989年外出务工;2008年回乡兴办养鸡场;2013年申请注册了“通江县百合包家庭农场”。一番打拼后,终于有了今天的成绩。他就是朱以宪,通江县诺江镇何家村9社一名普通的农民。

  近日,记者见到朱以宪时,他正给鸡喂食。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梦想在故乡。”

  持之以恒养殖巴山土鸡

  1989年,高中毕业的朱以宪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到上海务工。由于没有手艺,他只能做保安、建筑工人等活。掌握一门技术,回到家乡凭自己的努力致富是朱以宪梦寐以求的。

  刚到上海务工的时候,朱以宪就发现附近几家养鸡场的生意特别火,养鸡场的业主隔三差五总会大车小车地把鸡拉到市场上去卖,每次回来都卖得精光。闲暇之余,他到离工地比较远的市场,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从那时起,回乡搞养殖的想法就在他心中萌芽。

  于是他到书店里买了几本关于农村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他白天工作,晚上就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养殖技术,有时还到附近几个养殖基地去“偷师学艺”。

  2008年回到家乡后,朱以宪决定利用在务工期间学习的养殖技术和积累的资金兴办养鸡场。“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在养鸡,你养那么多卖给哪个?”一听说他要投资办养鸡场,家人都极力反对。通过和家人“软磨硬泡”,最后大家同意他先搞小一点,再逐步扩大规模。第二天朱以宪就到成都、巴中、南江等地十多个大型养殖基地和各大畜禽交易市场参观考察。具有一定商业头脑的他,很快发现各地市场销售的鸡鸭都是大型养殖场用配方饲料喂养的,市民很难买到真正的土鸡。他当即决定利用家乡丰富的林地资源,大量养殖土鸡。

  于是,他租赁了本社50余亩荒山荒地,创办了通江县诺江镇百合包土鸡养殖场,自己设计修建孵抱房、育雏舍、鸡舍,首批买回土鸡苗5000只开始养殖。

  扩大规模发展生态农业

  这5000只鸡苗朱以宪喂养得并不顺利。当鸡喂到一斤大的时候开始不觅食、蔫耷耷的,陆续死亡,家人再次反对。但朱以宪没有放弃,他请来了市、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帮助查找存在的问题,经诊断发现鸡群患上了传染性鼻炎,是鸡舍消毒不到位所致。

  有了以前的教训,朱以宪更加注重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日常饲喂、消毒、防疫他都亲自把关。一步一步地发展,他终于通过养鸡挖到了“第一桶金”。这让他信心倍增,决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把巴山土鸡做大做强。

  2012年底,朱以宪再次到周边市县走访,多方收集供需信息、深入分析市场行情。2013年他申请注册了“通江县百合包家庭农场”,又流转土地150亩,新建养猪场800余平方米、鸭鹅圈舍500平方米,添置了孵抱、防疫、消毒等设备。当年出栏优质巴山土鸡3.5万只、鸭1000余只、鹅500余只、育肥猪200余头,实现产值350余万元。头脑灵活的他还买回了电脑和照相机,专门到电信部门申请安装了宽带,经常拍一些畜禽养殖的照片传到网上,在互联网上做起了畜禽的买卖。

  同时,他还利用畜禽粪便种植梨树、猕猴桃、枇杷等果树120亩,在果园间种蔬菜,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他在种植果树、蔬菜的过程中,从不用农药,让果蔬真正成为了绿色有机食品。

  真心帮扶带领村民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的富。”尝到了甜头的朱以宪并没有忘记当初想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梦想,他要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发展养殖业。

  本社村民罗刚父母常年生病,家庭十分困难,见到记者,他指着自家的猪圈感激地说:“这是他借我钱帮我修的猪圈,还给我免费提供仔猪、鸡苗。”为了帮助罗刚发展家庭养殖业,朱以宪经常丢下自己的活,多次到罗刚家为他讲解技术要领,帮他搞畜禽防疫,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养殖技术“手把手”传授给他。在他热心的帮助下,不到半年时间,罗刚家就养殖了1000只鸡和20头猪,年收入达10万余元。“如果没有他的帮助,父母看病就是一个大问题。”罗刚说。

  有时,外地客户到朱以宪家买畜禽产品,他还主动将客户带到罗刚那几户相对困难的养殖户家中。2014年,朱以宪带动发展的8户养猪户户均出栏育肥猪200余头,21户养鸡户均出栏优质巴山土鸡5000只以上,29户养殖大户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人均年增收达8万余元。

关键词阅读: 让梦想 故乡 绽放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