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巴中在线 > 教育频道 > 教育家 >正文

不要把“品德与社会”上成“看图说话”

时间:2015-06-13    作者:王德渊    来源:巴中在线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有的兼任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没有把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 “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一种“互动” 的状态……教学偏于一隅,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品德与社会课要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教师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作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你有微信?通过微信可以学习财经知识,锻炼交易技能:关注公众号招金财富(微信ID:bwp816)财富伴您左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